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山東榮成積極開拓遠洋漁業 海裏“長出”千億産業

2016年05月26日 11:0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剛剛“海歸”的金槍魚,在山東榮成市藍潤金槍魚加工基地,被分割、切片、裝盤、超低溫速凍加工後,身價上漲了10倍;售價2元1斤的淡幹海帶經海之寶公司深加工後,賣出了4克3元的高價,利潤增加了200倍。

  近年來,針對近海資源日益枯竭、生産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等不利因素,榮成實施“研發高端産品、拓展終端市場”的“兩端”戰略,致力於拉長、加寬、增厚海洋食品産業鏈條,加速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目前,海洋生物食品産業集群規模突破千億元。

  榮成三面環海,海岸線長500公里,海帶的産量約佔山東的八成、全國的一半,漁業産值已連續30多年位居全國縣級市第一。坐擁50多萬畝生態海洋牧場,當地漁民輕輕鬆鬆靠海吃海,“一條小舢板,一個老船長,出海兜一圈,歸來魚滿艙”。然而,“捕撈+出售”的簡單鏈條加之近海漁業資源的日漸減少,讓榮成漁業走到了十字路口,傳統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作為我國遠洋漁業“拓荒者”之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榮成便把遠洋捕撈作為主導産業進行扶持,引導漁業企業建造遠洋漁船、建設海外基地,走出去競爭國際漁業資源。去年以來,榮成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打造從“漁場到市場”的全産業鏈,發展生態漁業、高效漁業,出臺鼓勵遠洋漁業企業運回自捕水産品的規定,通過優先給予漁業資源捕撈配額、將燃油補貼發放與産品回運比例掛鉤等措施,限制只捕撈不加工企業,鼓勵傳統捕撈企業組建遠洋運輸公司,建立精深加工基地,推動漁業資源由單一捕撈向捕撈、運輸、加工全産業鏈拓展。據榮成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新安介紹,目前,榮成市遠洋船隊開闢進入的作業區域已遍佈全球主要漁場,有4處遠洋漁業基地,專業遠洋漁船304艘,佔山東七成以上。去年,榮成市遠洋捕撈産量高達22.7萬噸,回運比例近七成。

  如今,從水産品的養殖、腌炸鹵曬的粗加工直至以海參多肽、生物海藻肥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精深加工,依託資源的“精耕細作”,榮成的海産品紛紛摘掉了低端的“帽子”,直指高端市場。他們按照“食而優則健、健而優則藥”的思路,力促海洋食品簡單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精深加工向醫藥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高端領域轉型,大力發展藍色食品加工業,建設中國最大的藍色食品加工基地。

  榮成市積極與中國海大、浙大等院校進行科技成果對接,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百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高校院所合作開發出了多烯魚油、DHA微粉、魚膠原蛋白肽等系列高新技術海洋生物産品,海之寶海洋科技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從海帶中提煉出價值不菲的海帶多糖粉,這種原料既可用於工業食品加工,又可作為環保塗料添加劑。據悉,榮成市食品工業年均投入30多億元用於技改和産業發展,每年研發新産品、新品種100多個,催生了“海參活性物質提取”“海帶新品種培育技術”等高端項目,為榮成傳統産業升級和新興産業崛起增添了強大動力。目前,榮成已與水科院黃海所、哈爾濱理工大學等55家高校院所結成了緊密型合作關係,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20多家高校院所在榮成設立了教學科研基地。(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李鐘雲)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