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新華社關注學而思式瘋狂培訓:應停止對孩子拔苗助長

2017年05月23日 15:20:5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奧數”隱形“統測”又來,瘋狂的學而思式校外培訓何時休?

  新華網廣州5月23日電 題:“奧數”隱形“統測”又來,瘋狂的學而思式校外培訓何時休?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徐金鵬 鄭天虹 毛一竹

  對學生進行“統測排名”,為學校小升初招考提供錄取依據,在學而思等校外培訓機構的推波助瀾下,義務教育階段被國家明令禁止的招生考試改頭換面,已明令禁止的奧數與升學掛鉤,又在種種統測中換湯不換藥地隱身出現。

  正值中小學升學季,瘋狂參加各類培訓補習的超級“學而思現象”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一些專家和身陷其中的家長呼籲,應停止對孩子的拔苗助長,對扭曲教育環境的校外培訓予以遏制,還教育一個清朗的天空。

  近期,廣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區對組織秘密考試、以培訓機構統測排名為錄取依據的違規招生行為進行核查;成都市教育部門叫停了學而思成都分校的違規辦學。

  學而思“統測排名”成了入學“敲門磚”

  4月中旬,學而思組織了春季統測,這對小升初的家長而言,其重視程度不亞於畢業考。因為5月就是各重點初中提前“掐尖”的時候,一定程度上,參加學而思統測排名是獲取各優質公、民辦學校報考資格的重要途徑之一。

  學而思是好未來集團旗下的教育子品牌,在全國30多個城市有500多個教學中心,其中廣州就有20多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實施免試就近入學,禁止組織各種形式的考試選拔學生。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發佈禁令,不得把奧數與升學掛鉤;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規劃發展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各類考試和奧數競賽不作為升學的依據。然而,以奧數培訓見長的學而思等校外培優機構卻通過統測排名把奧數與升學緊密聯繫在一起。

  近日,廣州某重點中學初中部組織了小升初的秘密考試。家長劉女士由於沒有收到學校的考試邀請非常著急,通過打聽她了解到,該校初中部兩個重點班提前選拔學生,學而思統測全市前300名的才有資格參加考試。

  記者採訪了解到,學而思的統測不僅是針對小升初的孩子,連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都在參加統測。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家長告訴記者,數學120分的試卷,學生平均分都不到60分。她的孩子本來純當興趣去聽一聽,平常也沒有花時間做題和復習,結果統測一半的試題交了白卷,成績才30多分,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很大挫傷。

  對此,學而思廣州分校校長李晉回應“中國網事”記者説,學而思的統測排名是根據學校錄取的標準而設置的一種內部評測,並不作為外部評價使用。他們主要做分層教學,即根據學生的統測成績,進入相應層級的班別,從低到高依次分為基礎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集訓隊,每次統測都是一次晉級機會。

  不僅是統測排名,一些培訓機構還組織杯賽,這些杯賽成績也成為各校“掐尖”的依據。例如,培賢的“科王杯”,新東方的“夢想杯”,卓越的“360”等。廣州一名小升初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報讀民辦名校,最重要的就是看各種學科比賽名次,以及學而思、卓越、培賢、新東方、得分等培訓機構組織的統考和排位賽。如果孩子有華賽杯、小英賽等奧數、奧英獎項,或者培訓機構統測排名在全市前1000名,都可以被錄取。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通報並責令整改該市9個學而思成都教學點的違規行為,其中包括籌設期間擅自招生;未取得相關辦學許可擅自招生;委託或變相委託其他主體舉辦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考試或培訓班;舉辦、承辦或組織中小學生參加非政府部門舉辦或未經政府部門認可的競賽、考級或活動等。成都市教育局表示,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發展必須守住兩個底線:法律法規的底線,以及教育教學規律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底線。

  超前教育架空學校 加劇“拔苗助長”

  記者調查發現,在學而思等培訓機構的推波助瀾下,應試教育已經到了“從娃娃抓起”的地步。在不少幼兒園門口,都能看到學而思的設點宣傳,聲稱可以免費提供觀察、邏輯推理、運算、動手操作、記憶力、空間想像、表達能力的“七大能力測試”,還能在學而思排到一個小學培訓班的學位。

  “聽到這樣的宣傳,我都快要瘋掉了。”支援素質教育的家長張先生説,“上學而思,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本該用來閱讀、玩耍的時間全耗在培訓上;不上,學習跟不上,小小年紀就失去了自信。”

  上學而思或其他培訓班已經形成一種風氣,並且裹挾著越來越多的家長跟風。許多家長在學而思培訓班名額開放時瘋狂刷手機搶報,有的家長甚至為了搶到名額特意換了新手機;在前不久學而思廣州分校發起的一次“集讚”獲取報名費代金券的活動中,家長們紛紛在朋友圈替學而思轉發廣告,形成病毒式傳銷的刷屏效應,導致微信官方平臺叫停了這一活動。

  家長劉先生告訴記者:“我女兒小學三年級,班裏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上學而思,很多學生、家長認為,上學而思的孩子才能成為強者,有的孩子甚至因為沒考上學而思的超常班傷心難過。”

  為了迎合應試需求,學而思成了一些學生的主餐,學校教育反而被弱化。每週一次課,低年級學生每次兩個小時,小學三年級起每次三個小時,課後還需要大量練習。廣州某小學班主任告訴記者,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上學而思,有的還同時上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有時候下午3點半不到,就有家長來電話説孩子有課要提前走。

  記者在學而思培優廣州分校實地聽課發現,培訓班所教授的知識點普遍超前于國家教學大綱的進度。如數學課以奧數題為主,小學一年級階段完成乘除法教學,而正規學校二年級下學期才開始學除法。

  廣州某小學數學老師説,學校跟培訓機構所講的是完全不同的體系,學生需要同時掌握兩套不同體系的數學,是非常辛苦的。一些年幼孩子跟不上校外機構的難度,産生厭學情緒;而跟得上的孩子因為超前學了,學校課堂上不再認真聽講。

  嚴懲歪風、固強補弱紓解社會焦慮

  廣東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前國家督學陳健説,以學而思為代表的校外培訓機構,它們的無序發展對我國的教育秩序形成了很大衝擊,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也破壞了教育生態,應政府、學校、家庭三位一體來解決問題。

  專家認為,義務教育階段應堅持公益性,更加明確地取消推優。原廣東省政府督學李偉成説,義務教育階段,公校、民校就應該在同一平臺招生,民辦初中可探索實行免試、免證入學政策,有效切斷公校、民校聯合培訓機構考試招生的利益鏈條。

  專家建議,針對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狀,要從根本上強化資源建設,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把轄區內最薄弱的學校併入優質教育集團或與優質校深度聯盟,形成強弱互補。

  廣州市教育局新聞發言人、廣州市政協委員戴秀文説,人成長的過程應是遵循規律的。家長望子成龍自古有之,卻從不像當下這般集體焦慮。教育部門應明確態度嚴查違規招生,對應試熱、擇校熱折射的教育失衡等深層次問題,教育部門、各級政府更應積極面對,以更大的力度推動教育公平。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