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光明網評中考衝刺班學費超十萬:需授之以漁,不是只補補成績

2017年05月23日 14:51:07  來源:光明網
字號:    
    近日,有媒體揭秘中考衝刺班:學費超10萬、12個小時封閉式學習等等。據悉,中考臨近,北京各區許多初中學生都報名了以“中考衝刺”為名義的課外輔導班,在有的畢業班裏,八成學生都要參加不同程度的課外輔導,甚至有部分學生脫離學校的復習節奏,完全投入到課外教育機構的封閉式學習中,從上午8點半到晚上8點半,十二小時封閉式“全托”。而這些輔導班收費自然也不菲,普通級別的中考課外班費用要一萬多,而有些“一對一輔導”“中考衝刺班”課程的費用則要超過十萬元人民幣。
    其實,中考衝刺班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前有“瘋狂的學而思”等教育培訓機構連小學生也不放過,後有新東方、環球雅思等外語培訓機構老少通吃。城市裏的家長孩子們對於形形色色的培訓機構,早已經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觀點,作為培訓機構的高級形態——衝刺班的出現,自然也有其合理性。從教育效果來看,集中大量的學習刺激,的確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提高成績,尤其是當高中階段教育日益普及,中考的選撥屬性越來越弱的情況下,中考試題越是“親民”,短時期內衝刺性“惡補”的正向效果越明顯。從社會動因來看,當中高考以分數為絕對衡量標準,並以分數來分配機會,而對規則和過程卻不加限定的情況下,任何“捷徑”只要不違法,都具有合法性。也即是説,機會固定,規則不定,那就不能怪大家“各顯神通”。
    在補習盛行的日本,有個很勵志的電影叫《墊底辣妹》,説的是一位整日裏濃粧艷抹無所事事,只知道和夥伴們瘋玩的一位女高中生,在家人的鼓勵和補習班老師的幫助下,一年內有針對性地突擊學習,將偏差值從三十分(指相對平均值的偏差數值,通常以50為平均值、75為最高值、25為最低值)提高到七十分,從而考上夢想中的慶應大學,實現人生飛躍的故事。
    但是在這個電影裏,打動觀眾的,絕不只是片面知識的增加,甚至提高四十分偏差值的最後成功,而是在補習過程中,女主角自我規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責任心主動性、挑戰困難能力的飛進,以及在這個拼搏過程中,女主角對師生情誼、朋友情誼以及對於家庭關係的促進。
    其實,只要它合乎教育性,符合教育規律和教育法令,又散發正能量,誰又會在乎它到底是補習班,還是正規學校呢?“條條道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育人這個問題上,成才成人就是最硬的標準。
    但是,如果上中考衝刺班,只是在家長、教師的安排下“被迫就範”,只是在“專家”的計劃中按部就班,只是化身做題機器,對情感、意志、境界等更重要的事項“充耳不聞”,那麼即便成績提高一些,但是收穫依然有限,也很難就此説明“補習”成功。反過來説,如果補習班的教師和管理者,只是注重單純的成績,將提高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好世界觀、價值觀等職責“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忽視情感、意志、境界等加分項,那麼不惟有愧於教育這一崇高事業,就是單純提高分數也作用有限。
    教育是一項“知、情、意”綜合的事業,任何只注重其中一項而忽視其餘的嘗試,終將如單腿走路,所行不遠。教育又是一項“盈科後進”連綿不絕的事業,衝刺是變數,循序漸進才是常態,每天堅持十分鐘,上帝也阻止不了你的成功。
    補習班能夠迅速提高成績,自然都有“幾把刷子”,比如針對自身發現問題,合理安排學習計劃,監督律己貫徹執行,不斷挑戰困難品嘗喜悅等等。葉聖陶説“教是為了不教”,補習班需要有“授之於漁”的氣度,補習生們也要有得到點石成金的“金手指”的意識,不然花費如許之昂只是提高了一點點的成績,那也真是“買櫝還珠”了。
    (原題為《如果補習班裏只是補補成績……》)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