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中國人真的比日本人有錢嗎?是房價貴還是工資太低

2017年05月15日 13:18:31  來源:日經新聞網
字號:    

  中國人真的比日本人還有錢嗎?

  本文作者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柯隆。

  日本時事通訊社的一個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的成人每月的零花錢約1500元人民幣(約25000日元),結論:日本人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有錢。其依據之一説在日本一瓶160毫升的SK-Ⅱ的神仙水要18000多日元。最便宜的手機包月花費要10000多日元。

  如果用物價來衡量日本人是否有錢,應該説日本人的確沒有中國人想像的那麼有錢。我想比起關於日本人的零花錢的問卷調查,日本的每人平均GDP更説明問題。2016年日本的每人平均GDP大約38000美元(約400萬日元),同一年中國的每人平均GDP約8200美元。

  為什麼每人平均GDP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國人會覺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不那麼有錢呢?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用 物價來解釋一個國家人民的實際收入是一個通行的方法。IMF每年都用購買力平價(PPP) 估算和發佈世界主要國家的GDP,按照IMF的估算,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GDP總量為20多萬億美元,美國的GDP為 18萬億多美元)。但問題是測算購買力平價時使用的物價指數通常是非常主觀的。比如如果用中國的一個肉包子的價格與美國的一個漢堡包的價格計算價格比(購 買力平價)可能就有點失真。

  中國商店裏的中高端衣服的價格要比美國和日本的貴很多。同樣一款日本廠家的汽車,在中國的售價要比日本的售價高很多。所以,如何編制物價指數,其中有很多講究,你不能用一個或幾個商品的價格來做簡單的比較,那樣的話結論難免失真。

  的 確,日本人看上去並不那麼有錢。日本人平時在家吃飯都非常簡單,一碗飯、一點蔬菜、一條烤魚、一碗醬湯、一點鹹菜。日本人開的車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 車。在日本絕對找不到帶游泳池的私人住宅。日本比較富裕的家庭婦女通常也就是到高級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頓套餐而已。憑我在日本生活近30年的經驗,日本人 最不擅長的就是奢侈。

  相比世界大部分國家的人,日本人算是奢侈的一點可能是所有日本人的家裏都有浴缸,他們每天都要泡澡。日本人喜歡到溫泉去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會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我真奢侈。

  當 然,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家也沒有游泳池,中國人的奢侈往往體現在飲食上。有一次看英國BBC的一個紀錄片是報道中國下崗工人的家庭生活的,其原意是要聚焦中 國下崗工人的生活如何拮據,結果,影片中間有一段是下崗工人一家三口吃晚飯的鏡頭,四菜一湯!我相信所有看到這一段的英國人都暈了,中國的下崗工人吃晚飯 也有四菜一湯,太奢侈了。

  回來説日本,雖然日本人看上去沒有中國人那麼有錢,但實際日本人是非常有錢的。為什麼?現在日本每人平均(包括老人和嬰兒)的金融資産(現金和存款)大約有10萬美元,而且日本有很好的社保體制。這在世界別的國家是不可想像的。

  其實,當我們感嘆日本人看上去不如中國人有錢的時候,我們應該問一問,為什麼中國人看上去那麼有錢?

  2016 年中國到國外來旅遊的一共1億4000萬人次。實際旅遊的人不超過1億人,拿中國總人口的14分之一和日本的平均值相比較本身就是不恰當的。日本的貧富分 化是很小的,基尼系數不到0.3,而中國的貧富分化不用我説,各位讀者應該有親身體會,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國的基尼系數高達0.475。

  所以,我認為,問題的本質不是日本人看上去不那麼有錢,而是中國人看上去太有錢了,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問一個為什麼?

  人 説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話不假,中國的國家大,自然地怪事就多。普遍地説中國人的收入並不是特別高,但從帳面上看,中國人的固定資産卻不比先進國家的人 少。根據IMF的統計,中國的每人平均GDP大約在8000美元多一些,按今天的匯率計算中國人的平均年收入應該約低於5萬5千人民幣,換句話説:中國人的月 收入平均大概不到5000元。

  是房價太貴還是工資太低?

  但是中國城市居民的住房略估一下少則200-300萬元,多則700-800萬元。為什麼月收不到5000元的人可以擁有這麼高額的房地産。當然,這些房地産是自己住著,就無法變現。但中國人還是財大氣粗。

  這 裏面有歷史原因,現在60-80歲的很多人原先住的單位的房子是單位分的,後來按工齡折價買下,這些房子如果地點好,那怕舊一些,其價格應該都不便宜。但 是,問題是今後的年輕人哪有錢買房?我遇到一個國內的年輕人,問他:現在你們結婚,有沒有為了愛情而結婚的?他不假思索地説:如果沒房沒車,僅有愛情, 別人是不跟你結婚的。也許換句話説應該是沒房沒車,哪會有愛情?

  我相信這個年輕人説的是實話,也許多少有點誇張,但反映了 今天中國社會的現實。今天一定有很多年輕女孩是跟房和車結婚的,而不是跟愛情結婚。問題是今後的年輕人哪有那麼多錢買房買車呢?試想一個年輕人如果在 30歲前後結婚,其月收應該在4000-5000元就不錯了,退一步説,就是有7000-8000元的收入也買不起那麼昂貴的住房,哪有錢娶媳婦?

  換 一個角度分析,房地産經濟學有一個經驗法則,房價的合理區間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過6倍,買房的按揭貸款就很難還清了。按照這個經驗法則來推 算,中國城市的房地産的均價應該在40萬人民幣左右。請問,在中國的城市,花40萬人民幣能買到什麼樣的住房?從這個角度説中國的房價太貴了。

  但 從另一個角度看,今天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房價多在300萬元左右,那麼中國人的年收不應該是5萬5千元,而是55萬元。所以,也許我們可以判斷中國人的 收入太低了。過去的30多年裏,中國的實際GDP平均每年增長9%以上,那麼我要問同期個人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的人有多少?應該不會太多。

  接下來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工資收入沒有大漲,而房價卻接連高漲?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容易也不易。房價高漲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貧富分化太大,財富集中到了一小部分人手裏,房地産市場就成了這些人投機斂財手段。一般來説對於買房是為了居住的人來説,他們是不會造成泡沫的,只有投機者希望通過房地産投資錢生錢才可能吹大泡沫。

  至 于説工資為什麼不漲?我曾經寫過,今天中國的企業裏,其剝削程度不亞於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都有工會,工會是代表工人維護工人利益的組 織。假設國有企業不剝削工人,但民營企業應該組織工會,保護工人利益。但是國有企業的老總們以及CEO們拿的報酬是否合理,我想不用我評説。

  我查看了統計年鑒,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民的收入平均增長每年都和實際GDP增長率差不多,但我問一些自己認識人:你們每年都漲工資嗎?

  他 們的回答是:什麼時候漲的工資連他們自己都忘了。當然,中國的單位除了發貨幣工資以外,還有一些實物工資,二者加起來對於很多人來説增長的都很慢。前幾年 中國經濟每年增長8%以上,現在降到6-7%。即使是6-7%也是很高的增幅。比如説每月工資3000-4000元的人,其每年的增幅應該在 200-300元。而且,6-7%的增幅是相比上一年的工資,所以實際上漲的工資應該更多。我相信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説經濟增長與他們沒有關係。這樣一來久 而久之房價上去了,工資卻跟不上。實際上對於只有一套住房的人來説,其房産的估價再高只是帳面資産,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不可能把現在住的房子賣了。

  房價高了對於今後買房子結婚娶媳婦的人來説是個大問題,大部分年輕人買不起房。短期內房價不可能回歸合理區間,雖然經濟增長率仍在6-7%,但相比前幾年,的確下降。

  問 一問國內做生意的人就知道,現在的生意環境非常不好,也就是説對大部分人來説漲工資短期無望。這種情況有點像一個陷阱,要想從裏面跳出來非常不容易。要知 道房價高的背後是地價太高,上一屆政府把批租土地的收入歸屬於地方政府,全民所有的土地,為什麼批租的收入歸了地方政府,其中的法理説不通。一塊土地批給 誰去開發其中的講究很多,潛規則的結果就是房價泡沫,否則,隨著土地轉讓和開發産生的交易成本(包括大量回扣)無法支付,這些成本最後都要最終買房的人來 買單。所以,中國人與其他中等發達國家的人相比擁有的帳面資産應該是很多的,但實際的現金收入應該沒有那麼多,也就是説中國人看上去應該很有錢,但實際沒 有那麼多錢。

  作者柯隆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于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 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 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