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發 張雲 攝
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26日至28日在天津舉行。面對當前中國經濟的五大“痛點”,與會嘉賓紛紛開出各自“藥方”。
債務問題如何化解?
“中國面臨著非同尋常的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利普頓日前發出的警告,讓中國債務問題再次受到關注。
不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論壇開幕致辭中指出,當前中國政府負債率40%左右,中央政府負債率16%左右,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是比較低的。“中國不僅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而且有充分的能力防范住係統性區域性風險。”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亦稱,中國杠桿率“不像有些媒體形容得那麼可怕”。他透露,針對目前最突出的企業杠桿率問題,政府正考慮積極穩妥地加以降低,不久後會有相關措施出臺。
民間投資能否回暖?
今年以來,中國民間投資增速結束兩位數增長,並出現加速下滑態勢,創下多年新低。
在徐紹史看來,這一現象原因有三:經濟增速放緩、需求放緩,使民間投資相應下降;官方支持民間投資相關政策落實程度不一;在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大背景下,一些中小企業缺乏轉型升級準備,且難以找到新投資領域。
為促進民間投資回暖,中國官方已作出一係列部署。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以深化改革和政策落地見效提振民營企業投資信心。在致辭中,李克強繼續釋放政策“暖風”稱,要進一步消除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障礙,取消不合理的市場準入限制,努力激活民間投資。
去產能任務完得成嗎?
去產能是中國今年頭號經濟任務。徐紹史表示,從鋼鐵、煤炭兩個行業入手,2016年前者去產能目標為2.8億噸,後者是4500萬噸。
“去產能涉及員工安置、資產處理、債權債務、兼並重組、產業布局等問題。”徐紹史不諱言這一任務的艱巨。但他同時表示,相關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進,“我們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去產能任務”。
去產能順利推進亦對中國經濟起到積極作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指出,如果中國能保持可持續增長,繼續推進去產能、破除僵屍企業、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將有助于實現中長期經濟增長目標。
GDP含金量何以提升?
GDP含金量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虛”與“實”。多年來,中國GDP保持較快增長,但含金量受到一定質疑。
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表示,當前中國整體經濟體量很大,但在科技創新、重大科技進步等方面還不夠,GDP技術含量較低。他直言,“不要在乎GDP增長多一個點少一個點。關鍵要看怎麼樣有質量、有技術含量。”
GDP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但“唯GDP”亦不可取。黃益平認為,過度強調GDP會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需要考慮經濟增長目標的平衡,在關注GDP的同時將關乎社會福利的係數納入考查范圍。
互聯網金融怎麼監管?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但失信違約現象時有發生。4月,國務院14部委聯手出擊,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新一輪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活動。
“我們的金融創新走到了河的對岸,而金融監管制度,特別是法律層面問題還在河的這一邊。”天津金融工作局局長孔德昌提醒,當前中國金融創新與監管之間已出現一定矛盾,這與中國的金融分業監管制度有關。
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看來,無論互聯網金融整治還是監管,都一定要有扶有控、有保有壓,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他建議,將互聯網金融監管和整治重點放在風險最高的信用中介領域,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避免矯枉過正。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