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社科院專家:中國有望以L型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階段

2016年06月24日 11: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中新網</a><p  align=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23日在北京表示,中國有望以L型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預計2022年將跨越高收入門檻,未來幾年需要用更多的力量改善收入分配,讓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6月23日,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國經濟轉型》新書發佈會在北京舉行。蔡昉在會上作了題為《如何實現L型中高速增長》的演講。

  “現在中國經濟遇到的第一大問題就是增長減速,所有其他問題都是衍生出來的,什麼原因造成的經濟減速,需要科學分析和清醒認識。”蔡昉説,最近國際上有一些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判斷,總的來説這些經驗研究説明瞭一些規律,但都存在“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缺陷,對中國這特定的不同尋常的“大樹”研究得還不夠。

  在蔡昉看來,不能忽略的一個國情是中國“未富先老”,老齡化發展和人口階段轉變超過其他很多國家,人口紅利在每人平均GDP比較低的階段喪失,中國潛在增長率下降。

  蔡昉表示,根據測算,潛在增長率在2010年之前為10%,“十二五”期間降到7.6%, “十三五”期間將下降為6.2%。

  具體而言,蔡昉分析,勞動力短缺導致工資持續快速上漲,工資增速快於勞動生産率提高速度,比較優勢和競爭力就會下降;新成長勞動力顯著減少,人力資本改善速度減慢,資本邊際報酬遞減現象呈現,投資回報率下降,資源重配效率空間縮小。

  蔡昉表示,導致經濟增速降低的因素是不能靠刺激解決的,實現L型中高速增長,取決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帶來紅利,這個紅利就是減緩潛在增長率下降的速度,在原來不改革情況下的潛在增長率水準上增加若干百分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通過各領域的改革,分別提高勞動參與率、人力資本水準、全要素生産率、生育率,降低企業成本,從而提高潛在增長率。”蔡昉説。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