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2016年世界經濟展望:復蘇將依然疲弱乏力

2016年03月07日 14:2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中新網3月7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國家統計局在其網站發佈2015年世界經濟回顧及2016年展望的文章,文章指出,2016年,世界經濟運作中的不利因素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繼續低速運作的可能性較大,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下降,新的增長動能尚未確立,仍會維持“低利率、低通脹、低增長、高負債”的“三低一高”態勢,復蘇將依然疲弱乏力。

  文章指出,2015年世界經濟運作的主要特點:第一,世界經濟增速低緩。GDP增長略低於上年。據共識公司2月份預測,2015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5%,增速比上年放緩0.3個百分點;工業生産低迷。2015年全年,發展中國家工業生産同比增長3.9%,比上年放緩1.3個百分點。前11個月,世界、發達國家工業生産同比分別增長2.3%和1.1%,比上年同期放緩1.1和1.0個百分點。從逐月走勢看,世界、發達國家工業生産同比增速分別從1月份的最高點3.2%和1.7%波動下滑到11月份的最低點1.2%和0.1%;發展中國家則從1月份的最高點4.1%波動下滑至12月份的3.6%(最低點為9月份的3.2%)。

  第二,美國和歐元區個人消費增長加快。2015年,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增長3.1%,比上年加快0.4個百分點;歐元區個人消費支出增速加快,從一季度的1.6%加快至三季度的1.7%;2015年,日本民間最終消費支出下降1.2%,降幅比上年擴大0.3個百分點。

  第三,世界貿易進一步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6年1月份預測,2015年世界貿易量增長2.6%,比上年回落0.8個百分點。波羅的海幹散貨運指數波動走低。2015年,波羅的海幹散貨運指數從年初的771點一度回升至8月5日的1222點(年中最高點),隨後持續回落並屢創新低,2016年1月6日,該指數降至467點。

  第四,全球CPI漲幅回落、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2015年,世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CPI同比分別上漲2.0%、1.0%和4.3%,比上年回落0.5、0.7和0.2個百分點。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2015年,能源價格比2014年暴跌45.1%,非能源價格比2014年下跌15.1%,均連續4年下跌。其中,農産品價格下跌13%,原材料下跌9.4%,肥料下跌5.1%,金屬和礦産下跌21.1%。2015年12月18日,紐約期貨市場輕質原油價格為34.73美元/桶,創2009年2月18日以來最低水準。

  第五,三大經濟體就業形勢均有所改善。2015年,美國、日本、歐元區失業率分別為5.3%、3.4%和10.9%,較上年降低0.9、0.2和0.7個百分點。分月看,年內三大經濟體失業率基本延續持續走低態勢。

  第六,國際金融市場大幅動蕩。一是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繼續分化。2015年,25個國家58次實施了降息措施或施行寬鬆貨幣政策,另有10個發展中經濟體升息,合計升息了22次。2016年頭兩個月日本和印尼采取了進一步的貨幣寬鬆政策,丹麥、秘魯、南非和墨西哥則出臺了升息政策。總體來看,發展中經濟體貨幣投放量增加,全球流動性總體寬鬆,但各國實體經濟並未受惠。二是其他主要貨幣對美元明顯貶值。2015年,38個國家和地區本幣兌美元貶值超過6%。其中,哈薩克、阿根廷、烏克蘭、巴西和馬拉維幅度超過30%;亞塞拜然、奈米比亞、哥倫比亞、俄羅斯、摩爾多瓦、土耳其和巴拉圭超過20%。三是世界股指動蕩加劇。2015年,世界股指上下波動幅度加大,全年跌幅超過4.2%。下半年震蕩進一步加劇,5月末到9月下旬最大跌幅達到15.5%。2016年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短短兩個月內最高下跌振幅達到11%,截止2月26日今年累計下跌了4.5%。四是發展中國家資本凈流入持續減少。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發展中國家資本凈流入持續5個季度減少,2015年下半年則為凈流出。2015年第三季度,國際投資者從發展中國家股市和債市撤資52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

  談及對2016年世界經濟運作的初步判斷,文章指出,2016年,世界經濟仍將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修復期,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下降,新的增長動能尚未確立,仍會維持“低利率、低通脹、低增長、高負債”的“三低一高”態勢,復蘇將依然疲弱乏力。

  首先,世界經濟面臨的不利因素較多。一是流動性充沛已造成一定的泡沫,但2016年多數國家仍傾向於寬鬆貨幣政策。二是美國加息帶來的不確定性。美聯儲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分化加劇可能會進一步推高美元,其他經濟體貨幣將被動貶值,加大市場匯率風險。新興經濟體國際資本異常流動將加劇,據國際金融協會預計, 2015年主要新興經濟體將面臨27年來的首次資本凈流出,總金額將超過5000億美元,2016年還將面臨3000多億美元資本凈流出。美元走強也必然令國際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繼續承壓。三是曾經作為世界經濟復蘇主要推動力量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可能進一步放緩。

  其次,2016年世界經濟初步預測。據世界銀行2016年1月6日最新預測,按匯率法GDP加權,2015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4%,2016年將增長2.9%,均比6月份預測值下調0.4個百分點。

  至於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文章認為,第一,需求疲弱將制約中國經濟增長。一是全球貿易增長低緩,進而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穩定增長;二是隨著發達國家再工業化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加速融入世界經濟,加上我國生産成本上升和環境、資源制約加強,我國出口面臨發達國家下壓和發展中國家上擠的雙重壓力;三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持續保持低位,如果持續下跌,將使我國進口量較大的能源、資源産品呈量增價跌態勢,雖然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但同時也會拉低我國進口的總體增速。可採取如下措施應對需求疲弱的衝擊:一是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有助於擴大外需,並有利於化解國內産能過剩問題。二是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我國應著力擴大內需,例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以降低中低收入階層和小微企業負擔;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努力解決供需錯配問題,即低端産品供給過剩、中高端産品供給不足。

  第二,貿易、新技術競爭倒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一是愈發激烈的國際貿易之爭對我國貿易領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傳統的貿易理念適用空間會縮小,在新的貿易規則、産業行業標準及技術、品質、環保等方面會造成很多困難,也會使我國貿易在外部需求疲弱的影響下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我國可利用外部壓力倒逼國內加速調整産業、産品結構,在技術上創新、在工藝上提高、在環保效能上加強,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是難得的機遇。

  二是新技術的競爭將成為經濟增長的突破點。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科技創新正加速推進,並廣泛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引領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我國如能在這波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在航太、核能、高鐵及網際網路+等領域發揮優勢並佔領國際市場,將對國內社會經濟和科學研究發展産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面對來自TPP和TTIP的戰略擠壓,未來需擴大與主要貿易夥伴簽訂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並與“一帶一路”戰略密切結合。

  第三,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將波及我國金融市場穩定。未來,中國經濟與貨幣的國際地位有望進一步提升,國內與國際金融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進一步加大。但在這一背景下,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也將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穩定。首先,美聯儲加息、人民幣被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等,都會導致人民幣匯率波動擴大;其次,我國跨境資本的流動性在日益提高,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會越來越大,波動性也將加劇;再次,面對新形勢,我國宏觀政策必須在匯率穩定、貨幣政策調控和資本國際流動之間艱難地尋求平衡。

  針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增大的風險,我國可採取如下措施:一是密切監測國際資本流動,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動向,做好各種應對預案;二是考慮到金融市場衝擊具有多邊性甚至全球性,我國可聯合其他國家做好防範金融衝擊的準備,例如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實施雙邊或多邊貨幣互換以應對短期流動性和償債風險;三是必要時可考慮採取限制國際資本流動的措施,比如徵收托賓稅限制外匯投機交易等。

  第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將影響我國經濟增長。地緣政治動蕩加劇將會為我國經濟增長帶來下行壓力。全球熱點主要集中在中東及周邊地區,這是我國重要能源供應地,也涵蓋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正在升溫的朝鮮核問題是另一潛在熱點問題。在目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一旦戰事爆發,緊張情緒激化,消費者信心和投資者信心必將大受打擊。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