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網店搶客 傳統商業街過年難

2016年02月03日 15:47: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商戶王貽勤開店25年,近兩年,老王發現不少客人來店裏試完鞋子、拍了照片就走,更有甚者,直接用手機現場搜索商品價格,並和老王當面討價還價

  新華社專稿(記者劉姝君、陳旺)春節臨近,許多人網購年貨。記者走訪多地發現,線上上消費衝擊下,傳統商業街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

  傳統商業街清冷

  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商業街曾是當地商業中心。然而,記者近日在多地走訪發現,不少商業街生意冷清,大量實體店貼出轉讓通知。

  福建福清市的向高街曾經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以鞋服、禮品、餐飲店為主。商戶王貽勤開店25年,最多時曾擁有8家店面,20多名員工。近兩年,老王發現不少客人來店裏試完鞋子、拍了照片就走,更有甚者,直接用手機現場搜索商品價格,並和老王當面討價還價。

  2015年春節過後,老王開始轉租店面,裁減員工。如今,僅保留兩家店面、四五名員工。

  同處向高街的箱包店老闆霞仔感同感受。2015年初,她在自家實體店接下的網路訂單佔比近五成,之後實體店越來越冷清,網店生意反而更好。她説,今年一直想把實體店轉讓出去,以省下店租,但找不到接手的人。

  晚上8時,通常是逛街高峰期。但記者發現,不少裝修豪華的服裝店人員稀少。每隔幾個店面,就有一張轉租廣告。

  福建龍岩中山路地處龍岩市中心繁華地段,全長780多米,以服裝、衣帽、餐飲業為主。記者發現,這個曾被評為“福建省特色商業街”的街道如今也充斥轉讓廣告。

  一位服裝店老闆説,“對欲轉讓商鋪的老闆而言,最急切的事情是希望儘快脫手。但問的人多,接手的人少。”

  壓垮傳統商業街的“大山”

  業內人士分析,在店租成本居高不下、業態層級低、電商衝擊等因素影響下,部分店面經營困難、一些商業街衰落在所難免。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商業研究所所長賴陽認為,線上消費縮短了品牌商與消費者的距離,降低了店租和物流成本,購買力得到釋放,消費者特別是三四線城市更趨向於選擇線上購買,中間商生存空間被壓縮,這已成大勢所趨。

  不少消費者反映,對於鞋服等商品而言,商業街“千店一面”,産品樣式差距小,價格高,服務也不怎麼好,實體店相較于線上購物不具優勢。

  店租居高不下也讓店主困擾。以福清市向高街為例,40平方米店面,年租金約15萬元,商戶普遍抱怨太貴。但店租下調房東直呼壓力大。林先生前年籌資200萬元買下的店面,如今月租1萬元也沒人要。“相較于18%的民間借貸利率,月租1萬元已經是虧本價了。”林先生説。

  去年夏,福州東方偉業商業廣場1層50多家店舖突然集體歇業,數十位店主和員工在店門口拉出橫幅稱“房租太高經營難”。一位鞋店老闆説,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店,月租要1萬元,實在撐不下去了。

  另外,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已近飽和,且同質化較為嚴重,而在三四線城市,想追求生活品質的年輕人去處有限,購物中心的知名品牌、餐飲、娛樂等服務吸引力強,時下不少城市綜合體項目在三四線城市悄然擴張。

  龍岩市新羅區中城街道辦企管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建成的城市綜合體停車方便、消費品位高,且提供餐飲、電影院等休閒娛樂服務,觸動了年輕人的消費慾望,集聚了人氣。而停車困難且特色不明的中山街商圈正在逐漸沒落。

  打造特色商圈,滿足個性化消費

  據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介紹,全國2000多個縣市5000多條商業街,目前多存在低業態集聚、商業結構不合理、個性特色商店少等問題,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專家認為,傳統商業街宜從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出發,完善流通業、餐飲業、服務業等服務供給。

  他們提出,商業街應向體驗式消費轉型。洪濤説,線上上消費已經滿足基本購物需求的前提下,消費者需要的是與人交往的空間,因此,商業街需整體規劃轉型,統籌配置,使店舖功能向休閒體驗型轉變。比如,改造成與名人故居、文化館、畫廊相結合的文化街,打造休閒空間和娛樂空間。

  縣城商業街在功能定位上需充分考慮農村消費群體。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説,我國農村社會消費總額增幅快於城市。縣城是農村進入城市的橋梁。因此,應該建設覆蓋農村市場的特色商圈。同時,在物流配送方面及時向鄉村延伸,發揮對鄉村的輻射功能,進一步挖掘農村消費潛力。

  同時,城市綜合體建設應避免“一窩蜂”。當前,城市綜合體興建如火如荼,專家提醒,其本質仍是實體店,同樣面臨同質化、運營模式轉型等問題。因此,需在佈局上科學規劃選址,結合地方實際,切忌盲目跟風。在體驗式消費基礎上,進一步打造智慧化購物中心,線下選購、線上支付的智慧化商店,以滿足消費者高品質的消費需求。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