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央行1300億逆回購創四個月新高

2016年01月06日 09:36: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在上週四突然暫停逆回購後,央行本週恢復了逆回購操作。根據中國貨幣網的公告,央行本週二即1月5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逆回購操作。交易量為130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7天,利率為2.25%,與上次操作持平。

  1300億元的逆回購規模也創下了自2015年9月以來的單期操作量新高,在過去4個多月中,央行每期逆回購的操作量多在500億以下。分析人士指出,近日資金面略顯緊張是此次央行出手逆回購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新年的第一個交易日,資金面吃緊就表現得比較明顯。而在1月5日當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示,短期利率中,除7天shibor和14天shibor出現下跌之外,其餘各品種利率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或持平。聯訊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日短期資金面有所緊張,央行出手1300億逆回購,起到維穩作用。

  據統計,本週公開市場僅有100億元逆回購到期,無央票和正回購到期。到期量較少,為央行開展凈投放提供了便利。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組負責人李奇霖表示,短端制約長端利率下降空間,後續逆回購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可期。另外,短端穩定意在防範金融風險。短端穩定是信用派生企穩的前提,信貸類資産是流動性溢價高和期限長的資産,經濟下行壓力仍存,企業債務維繫需要信貸資金週轉,短端穩定能給予銀行信貸投放正向激勵,意在防範金融風險。

  儘管在短暫暫停之後,逆回購再次重啟,但是大部分業內人士指出,逆回購難替代降準的必要性。“外匯佔款減少從基礎貨幣和銀行負債端來講是長期限和低成本流動性,逆回購屬於短期流動性投放工具,且存在資金成本,只能起到短期緩解流動性緊張的作用,真正對衝外匯佔款下降還是要靠降準。”李奇霖説。

  付立春表示,短期資金的相對緊缺,除了年終考核時點後續影響以外,根本上可能由於新增基礎貨幣量相對不足。外匯佔款出現減少,同時人民幣貶值預期換匯壓力隨之增大。結合目前國內外金融形勢,預計這種趨勢仍將持續。因此,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貨幣仍可能繼續。另外,資金面的情況也增加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性。目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仍有相當大的下調空間。預計春節前有1至2次降準操作。

  不過,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日前撰文指出,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力度和頻率的決策應該以短期利率穩定在合理水準為前提。在資本項目逐步開放的環境下,降準等數量工具的使用還需要考慮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如果降準力度過大或過於頻繁,會導致境內短期利率過度下行,因此可能加劇資本外流,使得本來希望看到的通過降準提高貨幣乘數、擴大流動性的效果被對衝。(張莫)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