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國産手機衝中高端市場遇"屏"障 AMOLED供不應求

2017年07月05日 10:40: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目前,消費者對手機産品的追求已從剛性需求向改善型需求進發,智慧手機中高端市場被徹底激活,但國産AMOLED屏量産跟不上需求步伐,成為國産手機發力中高端市場的軟肋。

  國産手機競逐中高端市場

  在近日舉行的“2017世界移動大會·上海”展上,國內智慧手機ODM廠商銳嘉科推出了高端手機品牌“VOGA”,標配版售價近3700元。

  銳嘉科集團董事長王迅表示,此前公司推出的“青橙”品牌主要針對年輕用戶,而這次推出的VOGA品牌主要針對高端用戶。“中國是目前全球第一大手機市場,産品更新換代非常快,但國産手機品牌依然缺乏高端産品,而當前正是中國高端品牌發展的合適時機。” 王迅説。

  銳嘉科VOGA只是當前國産手機廠商進軍中高端市場的一個縮影。目前,除一些新興品牌和二三線品牌外,以華為、vivo、OPPO、小米等為首的國産一線品牌已將中高端市場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發佈的《2017年Q1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僅今年第一季度,3000元以上安卓手機的市場份額就從17.4%上升到了24.7%。

  京東“6·18”公佈的數據也揭示出當前國內手機消費市場的一大特徵:相比于價格,品質越來越成為消費者的追求。在整個“6·18”期間,2500元以下檔位的手機增幅只有31%,2500元至4000元檔次的增幅則達到280%。

  “中高端市場正成為2017年國內各大智慧手機廠商的核心戰場”。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者對手機産品的追求已從剛性需求向改善型需求進發,中高端市場已被徹底激活,2000元至4000元價位的産品將成為增速最快的市場板塊。

  智慧手機“OLED”時代來臨

  隨著國産品牌紛紛向中高端市場進軍,智慧手機産業迎來了“OLED”時代。

  與傳統的手機液晶顯示屏相比,OLED屏因擁有“自發光、低電耗、高亮度、色彩豐富、解析度高、更輕薄、反應速度快、能彎曲”等特點,擁有巨大優勢。

  其實,早在十年前,三星就已實現AMOLED螢幕的量産。然而,當時因為通話品質不佳、實體按鍵操作體驗差等原因,導致裝配了AMOLED螢幕的三星手機不溫不火。2010年,蘋果iPhone4問世,其搭載的IPS屏以其可視角度寬、色彩還原真實、動態圖像表現出色、觸摸無拖影的優勢,大大衝擊了AMOLED螢幕的市場。

  然而,隨著智慧手機行業競爭的白熱化,AMOLED螢幕的優勢又開始凸顯出來。比如,現在手機越來越追求“輕薄化”,可以自發光、減少了背光材料的OLED螢幕優勢明顯;OLED螢幕色彩艷麗又省電,使大屏手機成像更生動、待機時間更長;這兩年,VR市場開始火爆,要解決VR眩暈的問題,就必須提高螢幕的刷新率,這讓行業關注到了OLED屏速度快的優點。

  種種優勢讓OLED屏重新變得火熱起來。

  “硬體始終是智慧手機第一大關注點,螢幕與手機顏值影響最直接,因此AMOLED將會是智慧手機的下一步發展趨勢。” 通信産業資深專家劉啟誠認為,智慧手機的“OLED時代”已經近在眼前,2017年或許就是轉折之年。

  市場放量還需破除“屏”障

  2016年是國産智慧手機強勢“崛起”的一年。知名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銷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中國品牌已佔三席。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超過50%,在非洲市場超過40%,在歐洲市場也超過了20%。

  而在國內,國産手機品牌在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的同時,也在向中高端升級。目前,華為、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旗艦手機已經逼近蘋果、三星高端智慧機的價格。

  雖然國産手機快速崛起,對蘋果和三星都形成巨大威脅,但“戰役”的決勝權卻並不完全掌握在國産手機廠家手中。面對即將到來的“OLED時代”,國産手機存在明顯短板。除了晶片、快閃記憶體、攝像頭等仍需大量進口外,國産AMOLED螢幕量産跟不上需求步伐成了國産手機發力“OLED時代”的軟肋。

  據了解,目前三星在OLED螢幕的市場供應上幾乎處於壟斷地位。2016年,三星AMOLED面板産能約3.7億片,其中柔性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0.6億片,幾乎佔到了AMOLED螢幕面板出貨量的99%。2017年,全球AMOLED螢幕産能約5.7億片,其中三星産能有望達到5.5億片,仍然是壟斷級表現。

  若以目前的訂單估算,2017年蘋果和三星將消耗近68%的AMOLED螢幕産能,僅餘下約32%的産能,留給中國手機廠商競奪。這導致從去年開始,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主流旗艦機型紛紛缺貨。

  業界認為,要想突破下一代國産高端智慧機的“屏”障,唯有使國産AMOLED螢幕真正實現量産。行業數據顯示,目前三星的良品率已經在90%以上,但國內良品率普遍只有60%左右。這也使得目前國産廠商的競爭力並不強。以三星為例,2016年,螢幕價格已降至與液晶屏相當,而國內廠商目前還很難做到。

  “為國産手機突破‘屏’障,國內廠商正加緊發力,但還有不短的一段路程要走。”昆山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裕弟説。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