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賣手機當心隱私“裸跑”:風險比丟了更大,恢復出廠設置沒用

2017年07月03日 13:48:30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隨著各種新手機的上市,作為資深“手機狂”的小陳忙著購置新機,可家裏越堆越多的舊手機卻成為小陳的煩惱。“丟了既污染環境也捨不得,放家裏沒用還佔地方,真是雞肋。”近日,北京晨報記者進行走訪,發現不少市民都面臨著和小陳同樣的煩惱。而在快速更換手機的風潮裏,不少年輕人想將舊手機出售又擔心資訊洩露,陷入兩難。對此,業內人士提醒,出售手機比丟手機更危險,出售舊手機時應提防刪除的數據被恢復,謹防個人照片、資訊洩露。同時建議,市民選擇手機時應以自己的需求為主,儘量不要頻換手機。如果確實想銷售,通過手機官方銷售店,選擇以舊換新的方式相對比較有保障。

  案例 出售二手手機 被轉走十萬多元

  今年三月份換了工作的小劉換上了新買的手機,拿到新手機之後,精打細算的他便想著把自己不用的舊手機出售。“我把手機出售給了電子城回收二手機的販子。”他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在交易之前,自己其實把手機裏的照片、視頻、聯繫人以及短信等涉及個人隱私的內容都刪除了,還恢復了出廠設置。但是半個月之後的一天,他突然就發現電話打不出去了,到營業廳查詢才發現,這張手機的SIM卡已經作廢,而且已經在異地被補辦。劉先生急忙重新補辦了新的SIM卡,卻吃驚地發現,有四個賬戶的資金被用不同的方式迅速轉走了24筆款項,共計十萬多元。銀行的操作記錄是有人登錄了他的網銀,並多次進行轉賬操作。

  “我真是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手機中的各種資訊我都已經刪除了。可是還是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劉先生左思右想,覺得十萬多元的損失應該就是出售二手手機造成的。“原來的手機上綁定了我的銀行卡和蘋果支付,應該是被有心人給破譯了密碼。”

  不敢賣舊手機 只能留給親戚用

  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此前,他在網上購買了一台蘋果手機,原本的舊手機就被淘汰了下來。回頭一算,htc、小米、三星、華為、蘋果4s、蘋果5s,家裏閒置的手機已有六七個。對於閒置下來的手機,吳先生一是選擇給老人用,也有考慮過賣出去,但還是擔心資訊洩露。“本來想賣出去,可是怕被不法分子掌握我的資訊,一直沒敢賣。”

  他告訴記者,他了解到目前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去手機官方銷售店,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回收舊手機,購買新手機,“這樣安全有比較有保障。”其次,網上的一些電子産品回收平臺,只要用戶輸入型號、年份、配置等,網站會提供一個回收價格給消費者。此外,就是通過線下的手機售賣點,回收價格可能也會更高一些,“但不敢肯定安不安全”。吳先生稱,想了又想,還是決定將手機閒置在家,留給家裏的老人用。

  正規網站回收 只敢賣非智慧機

  “家裏有一個四五年前的手機,放在家裏就是浪費,出去賣也換不了多少錢。我發現一家購物網站還提供手機回收服務,就把自己的手機在網上做了一個評測,發現還值四百多元,於是果斷把舊手機在網上賣了。”市民張先生説,賣手機的過程比較簡單,在網上提交申請,然後就有專人到府回收。張先生介紹,在回收過程中,工作人員比較認真,對手機進行了仔細檢測。

  “不過,我把手機賣掉之後得到的不是現金,而是充值到這家購物網站的個人賬戶。”儘管如此,他還是覺得比較划算,首先手機賣的價格比較令人滿意,其次這家購物網站上東西很多,日常用的生活用品都能買到。張先生稱,如果是不正規的網站,他還真不敢把報廢的手機賣了。“如果是現在使用的智慧機,綁定了那麼多東西,我可不敢賣。”

  調查 手機回收商 不能保證數據安全

  在木樨園手機回收一條街,記者走進一間店舖,將自己的蘋果手機遞給回收商,經過簡單的估價和討價後,小夥便要拿手機去店舖問價。“我只是把資訊、電話、照片和軟體刪了,還會被人恢復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小夥顯得十分茫然,“你説的我不懂”,小夥頭也不抬,拿著手機就進了店舖。過了一會,店舖老闆拿著手機出來和記者討價還價。面對記者關於資訊刪除後出售手機能否保證個人資訊安全的問題,店家坦言“無法保證”。“我們只負責回收,但是最後手機是轉賣還是拆件,現在都不好説。如果整機賣了,有可能裏面刪除的資訊會被恢復。”

  這名老闆告訴記者,如果想要個人資訊不被恢復,可以選擇拆件賣手機。“把手機拆成零件賣,肯定不用擔心資訊洩露,誰也沒有那個閒工夫去拼機再恢複數據。不過,這樣一來,你能拿到手的價錢就會低很多。看你怎麼選擇了。”不僅如此,在一些手機回收APP上出售手機,工作人員也明確表示不能幫忙徹底刪除手機內的資訊,只能靠顧客自行刪除。

  靠電腦軟體 就能恢復刪除數據

  刪除資訊的手機真的能被恢複數據嗎?帶著疑問,北京晨報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家涉及手機業務的商鋪,大多商戶表示數據恢複業務主要存在於電腦,而涉及手機資訊的恢復,只能就外置記憶體卡進行,手機內部儲存器則很難恢復。在恢復被刪除數據的價格方面,以儲存設備不同和刪除資訊是否被重復覆蓋等作為標準,從80元到1000多元不等,而恢復時間少則兩小時,多至一週。

  商戶老闆王先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他從業5年多,兩年前來恢復手機資訊的用戶並不多,但近一年卻越來越多。“隨著現在技術的提高,用一些軟體就能很快把刪除的資訊恢復回來。做這門生意的門檻越來越低,人也就越來越多。”

  隨後,在一間手機回收店內,記者用手機拍了2張照片並進行刪除,工作人員從電腦上連接恢復軟體,照片隨即出現並保存到了電腦上。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恢復手機主要針對手機的文字內容及文件,像語音一類恢復起來比較難。如果手機受損就難以如此簡單地進行數據恢復。“手機數據儲存主要分為自帶的內置記憶體和外部存儲卡兩類,”工作人員介紹,“手動刪除手機上的資訊時,只是改變了數據的控制結構,使其能被覆蓋。所以未恢復出廠設置的手機,大部分個人資訊都可以通過軟體恢復。但也有人恢復了出廠設置,還是有數據被盜。”

  對於自帶內置儲存器導致的數據洩露,這名工作人員認為多半是與之關聯的備份資訊和網路賬戶丟失。以蘋果手機為例,很多用戶只將手機進行恢復出廠設置,卻忘了刪除電腦及iCloud的備份。

  出售舊手機 多數忘刪隱私資訊

  中關村收售二手手機的大軍是一名老江湖。在中關村已經經商近十年的他,經手的二手手機不計其數。最近,他碰到過不少賣了手機幾天就返回請他刪除隱私資訊的人。他稱,隨著對個人隱私越來越重視,智慧手機綁定銀行卡等個人資訊,在出售二手手機的時候,大家的顧慮也越來越多。“年初我收了個手機。賣家賣了手機過後又來找過我兩次。”他回憶,這位女士拿了一部蘋果手機過來賣,當時他還特別提醒,務必刪除重要資訊,其簡單刪除後,收了錢離開。過了幾天,她返回來找他,希望把手機裏的電話號碼一併刪除。再後來,大約過了一週,這位女士又來了,希望刪微信、微博、支付寶等。“手機都賣出去了,刪不了了。我告訴她,不用擔心,我們收的二手智慧手機,在賣出去前都要刷一道機,只要恢復出廠設置後,其他資訊都會被刪除。”

  大軍説,從2011年開始,各類智慧手機鋪天蓋地地出現、二手手機數量激增後,他和同行在收手機前,都會提醒手機主人,及時刪除重要資訊。可是有的人只是簡單刪除短信照片等資訊,直到反應過來才再找回來要求刪除資訊。“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出售前,把手機刷機,恢復出廠設置,但是,有的手機高手還是可以恢復資訊。”

  問題 軟體加密功能 高手面前照樣破功

  據一名專門從事手機軟體開發的專業人員徐翔介紹,“隱私的洩露,一般情況下出現在手機被盜後。對方可以用破解軟體輕鬆解開開機密碼,然後通過病毒軟體侵入手機的原始註冊郵箱,查看手機內的隱私,甚至還可以解開和修改iCloud的密碼,進一步獲得用戶資訊。”徐翔説,如果對方存在惡意,此時,這部手機上的資訊幾乎已經完全公開在對方面前了。

  “這種情況下引發經濟損失風險的比例比較高,我一個朋友就遭遇了這種倒楣情況。”他説,他的朋友在手機丟失後,支付寶的餘額迅速就全部被轉走,“不過,針對這種狀況,現在的一些軟體開發商也在增強防護措施,每一款軟體都在提升加密能力,“不過即使這樣,高手也可以順利通過破解系統密碼來獲取手機硬碟上的資訊”。

  忽略資訊安全 換手機比丟失危險

  對此,手機安全專家劉揚表示,在他們看來,這種換手機可能比丟手機更危險。因為很多人也都知道,手機丟失之後可能會洩露個人隱私,一旦丟失了手機,市民往往會立刻補辦手機卡,修改各種支付密碼等等。但是,如果手機賣出去的話,用戶往往忽略了換手機同樣存在洩露隱私的風險。

  他稱,在國內大家更換手機的頻率非常快,有這樣一份調查統計顯示,58.6%的手機用戶一年之內會更換手機,但是只有8.4%的用戶會使用同一部手機超過兩年。往往在處理舊手機的時候,有40%的用戶將軟體資訊刪除,而超過50%的用戶會恢復出廠設置。

  其實目前最安全的做法也就是恢復出廠設置,但是這種看似最安全的方式也並不能完全徹底刪除手機數據。劉揚介紹,理論上只要手機上的資訊沒有被覆蓋,被刪除的手機其實是都能被恢復的。即便使用手機自帶的恢復出廠設置功能,也不可能完全刪除全部資訊。可能洩露的資訊就包括隱私照片、短信、微信聊天記錄、錄音、視頻等等。

  回收體系殘缺 行業發展缺乏指導

  劉揚認為,目前,廢舊手機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仍然面臨著回收網路體系不完善、行業政策標準體系不健全、綜合回收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比如,目前對廢舊手機回收市場的管理沒有專門法規或管理辦法可依,市場發展不規範,比較混亂,正規回收企業數量稀少,使得我國廢舊手機回收體系建設不足。又如,廢舊手機回收、資訊銷毀、維修及元器件再利用的行業標準或規範缺乏,整個行業的發展欠缺指導,雖然有一些環境友好或資源利用效率較高的實踐,但整體水準不高。

  對此,劉揚提出幾點具體建議:可以通過財稅、市場準入等手段鼓勵規模化、專業化、創新型回收企業發展;進一步完善生産者延伸責任制度,將生産企業納入回收體系建設中,鼓勵生産企業利用已有銷售、維修渠道自行建設、聯合建設或委託專業第三方建設回收網路體系。另外,應建立健全行業標準體系。加強政府監管,針對廢舊手機回收利用行業所涉及的分類、識別、分揀、資訊銷毀、維修、拆解、元器件再使用、材料利用、稀貴金屬提取等各個環節出臺相應的技術規範、指南、行業標準或認證,對報廢手機的回收處理全過程進行管理,鼓勵、引導規範、專業的廢舊手機回收企業成為市場主體,科學地將廢舊手機進行環境無害化處理和高效的資源化利用。

  建議 設置開機密碼 解綁網上支付系統

  徐翔説,如何能夠最大可能地規避風險,可以給想要賣手機的市民一些建議。他稱,通常情況下,出售自己使用的手機,需要記住一點,就是在出售前刪除所有個人資訊,解除所有綁定。比如,手機上涉及到的網上支付,必須解除綁定。此外,手機號碼不用了,也必須在軟體上解除綁定,因為通訊運營商無法獨自解除綁定。“手機號碼沒有解除綁定的,購買人可以通過手機號碼驗證功能,進入前使用人的QQ、微信,包括一些金融賬戶”。

  此外,為了規避隱私風險,使用安卓系統的市民還應該在手機上設置開機密碼,使用蘋果系統的市民在設置開機密碼的同時,再設置一個iCloud安全鎖。如此一來,即使手機被盜,不論是安卓系統還是蘋果系統,都可以遠端將手機上的個人資訊抹掉,若有人想要打開蘋果系統上的iCloud鎖,必須帶發票、身份證和保修卡才能到客戶中心解鎖。“總之一句話,轉賣手機前,清空粉碎所有資訊;如果手機被盜,立即更改相關的銀行密碼,不要輕信所謂官方發來的驗證短信,不要點開任何來源不明的網站連結。”

  手機環保回收 需破解技術性問題

  針對二手手機回收上的技術性問題,北京工業大學通訊工程專業王教授建議,應該進一步推動廢舊手機綜合回收處理技術的研發,合理提升處理能力。“從政策上,應該鼓勵廢舊手機分類、拆解及深加工處理技術的研發及産業化,著力提升我國廢舊手機的專業化處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應對行業進行合理規劃,避免企業造成産能過剩和惡性競爭。”他稱,“政府部門除了要在廢舊手機處理環節加大力度外,還應注重回收過程中效率的提升,因為有的手機用戶即便知道要處理,但是不知道在哪處理,畢竟價值不高,應該多設立回收箱之類的設施,能方便地把廢舊手機集中起來。”

  他稱,“對手機回收廠商要設立一定的門檻,確保有回收實力的手機回收廠商進入這一行業。明確手機回收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環境污染,節約資源。同時要打造有社會責任感的消費者群體,這也是消費觀念的更新與革命。其次就是對手機回收廠商回收進行鼓勵,並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

  記者手記

  回收再利用 手機安全不能裸跑

  9月份,新的蘋果8手機即將上市,一些“果粉”估計又要開始換機了吧。隨著手機更新換代越來越快,誰家裏還沒有幾個換下來的舊手機,都是當初花了不少銀子買的,就那麼在家裏放著落土實在心疼。

  然而,對賣掉舊手機這事兒,可千萬留個心眼。手機綁定銀行卡被解鎖,卡內的錢一筆筆被轉走,隨著此類新聞越來越常見,市民對於手機的警惕性也越來越高。手機在身邊,裏面的錢都可能被偷,更何況是把手機賣給陌生人。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對專業人士來説,你曾經在手機中留下的個人資訊,被翻出來真是很簡單的事兒。這是碰到了手機安全專家,這要是碰到了犯罪專業人士,你那些個人資訊,分分鐘就能成為他們覬覦財産的敲門磚。即使往小了説,通訊錄、聊天記錄、生活圖片、私人文件、上網偏好,這些隱私資訊外泄,想必也會對機主造成極大困擾吧。

  現在手機早已不是十年前單純的通訊工具,而是集合了社交、辦公、支付、商業消費等越來越多的功能,也就承載了人們日常中幾乎最主要的隱私資訊,這些資訊,或涉及財産,或涉及情感,或涉及工作,哪個洩露了都受不了。手機已經成為通向個人隱秘生活的鑰匙,這把鑰匙,你敢交到陌生人手裏嗎?

  然而,“鑰匙”畢竟挺貴的,閒置在家裏屬於社會資源的浪費。針對手機出售再次利用,至今沒有具體的規章制度可尋,市場野蠻生長,光靠市民掌握的非專業知識來確保手機內的資訊安全,聽起來似乎有些力不從心。一旦手機被出售,沒有被刪除乾淨或者可以被恢復的個人資訊就等於裸跑。那麼市民將面臨的損失,遠遠超過賣手機所換來的那仨瓜倆棗。

  針對二手手機的交易規定,相關部門真應該給出能夠遵守的具體規章制度,甚至可以通過公開透明、符合市場規律的操作,來指定具有專業資質的手機回收商。這樣既能確保二手手機回收的環保性和規範化,也能保證市民的個人資訊能夠不再裸跑。

  (原標題:出售二手手機當心隱私 “裸跑”)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