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蘋果告別神話十年 不再是身份標簽的iPhone逐漸失寵

2017年06月30日 08:31:31  來源:一財網
字號: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曾經有句經典名言: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創新。

  2007年iPhone頂著喬布斯的“光環”出世。當年6月29日,iPhone在美國正式發售,全美數千名消費者在蘋果店外排隊,渴望“先用為快”。

  而在過去十年,蘋果無疑是全球智慧手機領域的主導者,甚至有人做出這樣的評價:iPhone就是這樣一個産品,它把時代分成了有iPhone之前的時代,和iPhone時代。這兩個時代截然不同。

  的確,iPhone的誕生重新定義了“什麼是手機”。除了能夠運作臺式機或筆記型電腦所搭載的軟體外,iPhone也從外觀上打破了黑莓、諾基亞以及摩托羅拉所引領的硬體更疊,並且將數字娛樂帶到了消費者面前,讓消費者知道手機並不是只用來打電話和發短信。

  而在中國市場上,iPhone還有著另外一層“意義”。

  科技從業者以及極客,成為了中國市場上第一批使用iPhone的人。錘子創始人羅永浩回憶稱,作為第一代iPhone的使用者,自己曾經趴在網上看直播,因為過於喜愛還托好友馮唐在美國買iPhone帶回國。為了能正常使用,羅永浩還跑到中關村做電腦生意的水貨商那裏求破解。而隨著iPhone風潮的興起,即便是價格昂貴,也並沒有影響它成為街機,購買iPhone逐漸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從某種程度上説,iPhone給中國市場帶來了一種階層式“標簽”運動。

  隨著蘋果這幾年創新乏力,不可否認的是iPhone的吸引力也在降低。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統計,在中國市場上,今年一季度iPhone的市場份額已滑落至第四。

  蘋果的合作方之一高通(Qualcomm)甚至公開批評蘋果已經很少成為任何新技術的首發廠商,轉身與更多的中國廠商合作。

  “這表明蘋果愈發依賴像高通這樣的公司對最具革命性的技術進行研發投入。”高通在一份給第一財經記者的聲明中如是強調。

  “不勞而獲”的中國市場

  曾經,在中國這個僅次於美國本土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蘋果依靠著“終極精神圖騰(ultimate totem)符號”佔領著包括中産階層在內的消費人群,並且在高端市場優勢絕對。

  可以説,當時的蘋果是“直接碾壓”其他競爭對手,當幾百元的國産山寨機依然橫行于市的時候,蘋果憑藉著創新技術,把小小手機賣到了4000元以上。

  “如果降到4000元以下我就不會再買了。”一位蘋果的鐵粉告訴記者,自己幾乎不會落下每一款蘋果新品。

  2012年的耶誕節前,iPhone5登陸中國內地。這款手機首個週末的銷售量便突破200萬部。因為蘋果的財年在9月結束,這樣的成績還沒有來得及納入蘋果的2012年財報。外媒當時評價道:蘋果是“不勞而獲”的教科書,沒有在美國那樣大規模的行銷和宣傳,卻收穫了大量的用戶。

  對此,當時已經成為蘋果接班人的庫克(Tim Cook)表示,中國有大量人口在邁入中高收入階層,蘋果的潛在顧客數量每天都在增加。

  “這也許就是蘋果能在中國獲得如此巨大銷量的原因。對於一部分購買者來説,iPhone不僅僅是很酷的電子産品,更是成功的象徵,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關心這款産品的功能。”一名線上零售負責人表示,在中國賺錢的速度太快了,有身份的人希望通過一些象徵性的東西展示自己的成功。

  更少人關心蘋果這家企業的基本面,比如其對競爭對手的壓制,抑或是其代工企業富士康時常陷入用工環境輿論爭議。

  中國廠商追趕

  但從兩年前,這種情況開始改變。

  中國的一些手機廠商負責人在看完iPhone 6S的發佈會後甚至表示“放心”--在他們看來,蘋果已經不再是這個行業中曾經遙遙領先的超級領跑者,不少中國的果粉也用“乏善可陳”來形容這次新品發佈會。

  分析師表示,蘋果向市場推出創新産品的速度太慢了,這也是它為什麼在中國市場掉隊的原因。“如果你看下那些中國的對手公司,它們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將大量的創新帶給市場,這很驚人。”

  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曾對記者表示,絲毫不擔心蘋果的新品,很多技術華為已經使用。“蘋果的創新能力已經大不如前,蘋果正在變得越來越平民化和大眾化,隨著蘋果公司創新能力的下降,其品牌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余承東説。

  而隨著近年來國産手機紛紛轉向中高端市場,不少優秀的上游供應鏈企業也開始與中國廠商加強合作,並且一直與蘋果“並肩作戰”的高通也開始將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國産手機身上。

  不久前,手機品牌廠商vivo正式對外公佈了一項隱形指紋技術,該技術可以實現屏下、背面、側邊等區域的隱藏式指紋識別功能,手指無需跟指紋模組相接觸,即可完成迅速解鎖。在外界看來,這將是蘋果下一代新品的重點研發方向。

  vivo發言人向記者介紹,該項技術主要源自高通的指紋識別技術。由識別模組發射超聲波,穿過螢幕到達手指上,超聲波接觸皮膚後,會根據指紋的形狀形成反射。識別模組接收到這些反射信號後,會根據信號繪出對應的指紋圖像,最後它會將圖像轉化成電信號,進行解鎖。

  事實上,對於高通來説,眼下蘋果已經不是行業的領航者。在一份給第一財經記者的聲明中,高通執行副總裁、總法律顧問唐.羅森博格表示,高通的創新是每一部iPhone的核心所在,正是這些創新實現了這些設備最重要的用途和功能。

  高通甚至認為,蘋果創新力不足,已經很少成為任何新技術的首發廠商。

  告別iPhone時代

  在記者的朋友圈中,有人這麼寫道:當人們懷念蘋果時,也許只是在懷念那個被“破壞式創新”所打破的移動時代。

  的確,自2007年發佈第一代iPhone後,蘋果就引發了一場改變人類工作和社交方式的智慧手機革命,並重塑了從音樂到酒店業的所有相關産業。

  iPhone所帶來的不僅僅是讓人們始終線上,它實際上還改變了我們訪問網際網路的方式。iPhone首次使得移動Web訪問具有實用價值,在此之前其他移動Web瀏覽器所帶來的使用體驗都令人不快。當然,後來出現的大量應用程式,使得Web瀏覽器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但360董事長周鴻祎認為,創新是需要時間需要積累的。“即使蘋果這麼牛的手機,做到一定份額也會碰到瓶頸。”

  他認為,創新人人皆可為之,哪怕只是做一點點的改進,實際上很多被認為極具創新力的産品,都是通過持續的微創新才達到最後大家看到的樣子。從這點上看,中國的手機廠商仍有很大的機會。

  “並且,對於中國的手機廠商來説,應該感謝蘋果。無論是産業鏈還是市場,中國已經在iPhone上得到太多。”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表示,目前全球排名前五大的手機廠商中,中國廠商佔據了三席。

  “或許,十年後,我們仍然會紀念蘋果,紀念2007年那個瘋狂智慧世界的開始。”王艷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説。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