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新華社:“兜底增持”再現 炒作風險仍需關注

2017年06月15日 08:25:54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原標題:“兜底增持”再現 炒作風險仍需關注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題:“兜底增持”再現 炒作風險仍需關注

  近期A股市場出現一股“兜底增持”風潮,不少上市公司實控人發佈公告,喊話員工增持,“虧了算我、賺了歸你”。業內觀點認為,“兜底增持”除為股價護盤外,也可能是規避股權質押風險;監管需要對“喊話式”“忽悠式”增持,作出相應的監管安排。

  老闆喊話“虧了算我、賺了歸你”

  6月以來,不少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董事長表示,對自家公司的股票投資價值、公司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抱有充分的信心,喊話員工、業務夥伴等購買公司股票,並承諾“時間窗口”內增持的股票,虧損全額補償,收益全歸個人。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2日至13日,已有包括科陸電子、星輝娛樂、青島金王等在內的26家上市公司發佈“兜底增持”倡議公告,一般是鼓勵公司員工在公告後的一週內增持並承諾兜底,驊威文化甚至還承諾“10%收益”。

  有些上市公司把倡議範圍擴大到自己的業務合作夥伴。如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度虧損的*ST德力除了號召員工增持,還向“公司2016年度合作業務量不低於300萬元且2017年繼續保持上述業務規模的供應商、銷售商的法定代表人”喊話,倡議增持。

  實際上,A股市場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兜底增持”倡議了。據Wind資訊顯示,2015年7月至9月間,暴風集團、凱美特氣、奮達科技、皇氏集團等上市公司都曾以實控人或董事長“兜底”方式鼓勵員工買入自家股票。

  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認為,上市公司的“兜底增持”倡議公告,無形中會助長市場投機心理,且並不一定能保證上市公司員工自身的收益,此前也有不少允諾兜底的上市公司,員工持股到期後仍被套牢。

  從短期效益看,“兜底增持”倡議對股價的刺激正在減弱。如,安居寶在倡議公告後錄得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但隨後股價開始下調,已從9.79元每股,降至13日收盤時的8.79元每股。*ST德力、吉艾科技等股價也都遭遇較大下跌。

  “兜底增持”或為規避股權質押風險

  “你增持,我兜底,虧了算我的。”實控人和大股東們通過形形色色的“兜底增持”方案表達著相似的潛臺詞。這也使得投資者一度對此類個股趨之若鶩。然而“豪情”背後,真的只是對公司經營前景的信心和對員工利益的呵護嗎?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發佈兜底式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其實際控制人大多有大量股份處於質押狀態。如,星徽精密截至5月30日公司實際控制人星野投資共質押公司股份685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2.67%。

  相似情形還出現在多家發佈“兜底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身上。有業內人士認為,此類公司大股東倡議員工持股,實際上是為避免股價進一步下跌帶來的質押股權平倉風險,而採取的“自救”舉動。

  此外,防止定增價格“倒挂”而導致募資計劃“流産”,或避免進行中的重組方案擱淺,也是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著急推出兜底式增持倡議的重要動機。

  此外,市場也需警惕只喊話、不行動的“忽悠式增持”現象。此前已有先例,如2015年7月期間,上市公司大股東和董監高為維護市場穩定,紛紛出手增持,有些確實大手筆,也有些大股東和董監高僅增持10手左右,令人大跌眼鏡。

  監管關注“兜底增持” 風險仍需提防

  在多家上市公司發佈“兜底增持”公告後,監管部門對此也表示關注。記者從深交所上市公司處獲悉,深交所近期下發通知,加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倡議書的資訊披露等。

  通知中,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披露增持主體、增持期限、兜底條款等具體內容;披露倡議人補償員工持股虧損的具體實施細則;披露員工購買公司股票的資金來源以及取得相關股份的表決權歸屬;應充分提示大股東質押風險、股價波動風險等。

  隨後,不少上市公司發佈“補丁”公告。如羅牛山、國際醫學等公司發佈了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向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份倡議書的補充公告,對市場關心的“員工因增持股票産生的虧損”“補償資金來源”等問題進行了説明。

  “我們認為‘兜底增持’是一種帶有‘忽悠’性質的增持行為,且一些上市公司的‘兜底增持’動機或不純。”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戴彧表示,從近期兜底增持概念股的表現來看,板塊資金流出居前。

  從實際的增持數量上看,各家員工的響應也有差別。有大手筆的:211名奮達科技員工響應董事長號召,踴躍買入2086.42萬元公司股票;也有響應不多的:智慧松德、樂金健康增持金額只有奮達科技的零頭;星輝娛樂84名員工累計增持616.72萬元等。

  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對“兜底增持”的監管,有利於遏制部分上市公司無節制、無顧忌的“隔空喊漲”,市場對該題材的非理性炒作也將趨於熄火,但投資者仍需警惕相關投資風險。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