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國研中心主任評當前經濟:全球經濟潛伏不少黑天鵝

2017年03月02日 08:29:21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字號:    

  “L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房價泡沫”、“金融風險”……關心中國經濟的人很容易在這些詞彙裏打轉轉而理不清頭緒。

  日前,麻辣財經獨家採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這位中國最權威智庫的掌門人,用最清晰明快的語言解讀了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去年經濟增長緩中趨穩、PPI由負轉正、企業效益由降轉升、城鎮就業超過預期,這些亮點表明,經濟增長出現品質和效益逐步改善的趨勢,增長快速回落的風險有所下降。”

  李偉還更形象地表述道:L型增長正在從原來的“豎”過渡到“橫”,經濟轉型從上半場的“降速”階段,逐步轉向下半場的“提質”階段。

  世界經濟怎麼看?

  觀察中國經濟,絕不能離不開全球經濟,李偉也著重從全球視野分析了中國經濟與世界千絲萬縷的聯繫。

  “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出現了企穩跡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估計,2016年全球GDP增速為3.1%,僅比上年微跌0.1個百分點。”李偉還特別指出一個細微的變化——與2015年發達經濟體情況好于發展中經濟體的特點相比,2016年情況反轉:發達經濟體出現減速,由2.1%下降到1.6%;發展中經濟體則從4%微升至4.1%,改變了連續5年的減速勢頭。

  受發達經濟體需求疲軟的拖累,2016年我國以美元計價的貨物出口下降了7.7%,是連續第二年負增長,且降幅比2015年的2.8%明顯擴大。製造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下降,是造成我國出口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預計2016年的跌幅在10%左右,是連續第五年下降。不過,此消彼長,我國的對外投資正在掀起新高潮。2016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突破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44%,遠遠高於前幾年15%左右的增速。“這説明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通過國際化經營增強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也説明我國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改革正在收到成效。”

  2017年,全球經濟似乎潛伏著不少“黑天鵝”:特朗普新政給中美經貿關係帶來巨大挑戰;美元加息的進程將對人民幣匯率穩定以及跨境貿易資本流動形成重大影響;英國正式啟動脫歐、法國和德國政府換屆,將使歐洲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復蘇進程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面對主要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各種逆全球化思潮,面對國際經濟形勢帶來的巨大挑戰,李偉還是堅信:“世界經濟格局朝著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轉變的大趨勢沒有變,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轉變的大趨勢沒有變!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穩住陣腳,一方面把國內經濟改革和發展搞好,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參與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經濟合作新體系,為自身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和戰略機遇。”

  實體經濟怎麼辦?

  中國經濟目前有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就是實體經濟發展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社會各界為經濟發展開出的藥方之一。“現在的關鍵是怎樣振興實體經濟,主要問題、有效措施是什麼,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提出好的建議。”李偉還從兩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一是重建消費者對國貨的信心,打通從需求到企業的中間環節。“振興實體經濟,要擴大高品質産品和服務的供給。實際上,我國企業有很強的生産能力,大多數高品質産品和服務都能提供,目前的關鍵短板還不是企業的能力問題。短板也不是市場需求!這幾年我國海外購物快速增長,居民境外購物2014年超過1萬億元,2015年超過1.2萬億元,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的主力!於此,值得深思的是,如奶粉、衣著、廚具、衛生潔具等一些日常消費品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李偉分析到。因此,關鍵的短板是中間的“市場”,也就是消費需求不能傳導到國內企業的生産上及市場對産品品質監管的不力,是國內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信心不足。所以,如何整頓市場秩序,加大市場上商品品質監管力度,加大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創造消費者“放心買”的制度環境,是振興實體經濟的重點。

  二是如何實施好“中國製造2025”,著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李偉認為,雖然我國企業的製造能力很強,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多數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還亟需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目前我們面臨後發國家低成本和發達國家再製造化的雙重擠壓。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一直在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特朗普上臺後還要加大吸引製造業回歸美國的力度,德國也正在實施工業4.0……如此等等,都迫切需要我國製造業在更高水準上再次振興。“這就需要我們也就如何落實好‘中國製造2025戰略’,研究如何促進企業利用好網際網路、大數據、3D列印等新一輪産業革命的最新成果,儘快打造一批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産業集群打造一大批被國內外市場接受與認同的知名品牌。”

  企業家精神如何保護?

  要振興實體經濟,就不能不談企業和企業家。在李偉的心中,如何調動各類企業的積極性,切實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援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是當前改革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

  2016年我國民間投資增速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在一些地方還出現了斷崖式下降的態勢。個中緣由,李偉分析既有老矛盾,也有新問題,其中企業家預期非常關鍵。“影響企業家預期的,有市場需求變化和行業發展變革等客觀經濟性因素,但當前企業家最關心的是制度環境。制度環境改善了,企業和企業家權益能得到有效保護,預期就會改變,就願意做長期投資,並敢於投入創新;反之,企業家對財富安全存在擔憂,缺乏穩定預期,不敢投資,企業就會止步不前。嚴重的還會出現企業家跑路、向海外轉移財産等情況。我們必須爭取最好的結果,要用切實的行動讓各類企業家能增強信心,專心於創新創業。”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完善産權保護制度的意見,這份文件被企業家和社會各界評價為不回避問題、切中要害的好文件。李偉説:“當務之急是如何確保文件落地,讓民營企業家真正能有安全感。”他還提出,要按中央要求抓緊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産權的錯案冤案,糾正的錯案冤案越多,釋放的信號就越強!“這件事做起來並不容易,但必須下決心扎紮實實地去做!”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需要有企業家精神,國有企業照樣要參與市場競爭,照樣要依靠創新發展,照樣要面對各類市場風險。”李偉表示,因此,如何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通過制度設計調動國企管理者的積極性,讓他們打起精神、敢於改革,事關國企改革的成與敗。

  2017年,我國經濟增長仍然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李偉認為,面對國際經濟的挑戰,我們要穩住陣腳,搞好自己的改革和發展;面對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艱巨任務,只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今年中國經濟就有條件實現穩定增長。(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出品)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