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今年僅九省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未來上漲趨於保守

2016年12月29日 10:33:5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記者了解到,2016年全年,全國共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東、江蘇、遼寧和海南等9個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10.7%。與往年情況相比,今年調整最低工資的省份個數和增長幅度明顯下降。專家稱未來最低工資的增長應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

  從各地具體情況看,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到2190元,成為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省份。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為21元。

  根據現行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從調整省份數量和調增幅度看,2016年這兩個指標呈現“雙降”。具體來看,2015年共有24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14%。2014年,有19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4.1%。2013年,有27個地區,調增幅度為17%;2012年,有25個地區,調增幅度為20.2%;2011年,有25個地區,調增幅度為22%。

  廣東省明確規定,建立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2016年、2017年最低工資標準暫按2015年5月發佈的標準執行,並適當降低最低工資標準增幅,原則上不超過當地同期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幅度。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最低工資標準對於勞動者收入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同時也會直接增加企業成本。在經濟下行過程中,既要考慮資方的利益,也要考慮勞動者利益。

  “人工成本上升,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不像過去那麼明顯。如果企業要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可以適度放緩工資調整的頻率和漲幅,合理把握,繼續保持競爭優勢。”人社部原副部長信長星表示,未來最低工資標準的上漲應趨於“保守”。

  事實上,從職工平均薪酬水準看,增幅也在放緩。人力資源諮詢公司怡安翰威特近日公佈的2016年中國人力資本調研結果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平均員工薪酬增長為6.7%,與GDP增幅持平,2017年預計平均薪酬漲幅為6.9%。此次調研覆蓋了北上廣深及主要二三線城市共計3000余家企業。

  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去一段時間裏,我國職工薪酬和企業勞動力成本呈現了一段時期的高速增長。“十二五”初期,人社部曾提出努力實現最低工資年上調13%以上、努力使職工工資增長15%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可以在“十二五”期間實現職工工資增長翻番。而根據人社部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最低工資年平均增長率為13.1%,基本實現了這一目標。

  儘管目前工資增幅有所降低,但增長趨勢將會繼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建立最低工資評估機制。”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已建立起了涵蓋勞動者及其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消費價格指數、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準、就業狀況等多種因素的最低工資調整機制。

  在12月28日舉行的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説,2016年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穩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繼續開展企業薪酬試調查工作;2017年將繼續改革完善體現人力資本和勞動價值、促進機會公平、鼓勵創新的工資收入分配政策。

  對於人力成本上升導致“中國製造”競爭力降低的憂慮,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則認為,只要工資增長水準不超過勞動生産率增長水準,這種增長就是可以持續的。

  與此同時,政策層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降低企業成本。尹蔚民説,2016年我國再次階段性降低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和失業保險費率,預計全年可降低企業成本1200多億元。

  “從國家發展進程來看,我們不能老是以低水準勞動者報酬為榮,而要從以低勞工成本為競爭優勢,轉向追求高素質勞動者以及相匹配的薪酬水準,把産業升級、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作為目標。”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表示。

  也有專家表示,工資增長雖然會影響生産經營成本,但應當看到由此帶來的消費增長,進而構成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正常的勞動者報酬增長會帶來良性的經濟發展,良性的經濟發展又會為正常的勞動者報酬增長創造條件。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