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 A股明年迎三機遇

2016年12月19日 10:25:51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每經記者 楊敬堯 每經編輯 賈運可

  資本市場剛剛經歷了震蕩調整的一週,上證綜指周振幅達4.46%,累積下跌3.40%。一時間,市場各方眾説紛紜。有私募機構表示,市場這種走勢與2017的經濟發展方向不確定有很大關係。

  不過,伴隨上週五(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閉幕,這種不確定性已經大大消除。同時,作為年度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被視作下一年資本市場的投資風向標。那麼,明年的投資東風又將吹向哪呢?

  前海方舟資本總裁鐘海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有幾個點比較重要:1、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市場可能呈現震蕩和結構化行情;2、明年“脫虛入實”力度可能加大,這對高估值個股是一個考驗,而對於低估值股票及週期性行業是利好;3、國企改革有望提速;4、週邊國際環境複雜,依然要防範金融“黑天鵝”事件。

  在此背景下,記者經過深入採訪和總結,梳理出了2017年A股三大投資機遇。

  機遇一:七行業混改迎來風口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國企改革。對此,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論述為“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2016年則變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這表明中央把混改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類似中國聯通的混改方案有望在其他行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國泰君安分析師熊義明也表示,2015年對於國企改革的提法比較寬泛,而2016年則非常具體,並且強調混改是重要突破口,還要在具體的幾大壟斷行業邁出實質性步伐,顯示國企改革將加速。

  申萬宏源分析師謝偉玉指出,國企改革投資有四個規律,1、重點關注有重組預期的個股;2、員工持股試點股票預計表現較好;3、股權激勵公佈時有交易機會;4、復牌的國企不必急於買,超跌後中長期仍有投資價值。深圳萬里耀強資本執行董事周勇屹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應關注國企混改走在前列的地區國企,例如雲南和山東的一些國資上市公司。”

  機遇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樣值得投資者關注。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會議指出,“要加大農村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還林還湖還草力度。要積極穩妥改革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抓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糧食庫存消化工作……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任澤平表示,這表明2017年農産品種植結構、收儲制度、土地輪休、土地制度等改革有望推進,成本上漲和供給側去庫存將推動農産品價格上漲,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將提升農業生産效率。

  國金證券分析師曹燕萍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新名詞,但現在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核心是提升提高農業科技,並通過土地流轉提高農業組織化和規模化經營水準。

  周勇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説是2017資本市場的重要投資機會,我國目前的農業科技水準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農業自動化領域仍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很多與農業相關的概念,類似于無人機施肥、自動化農機等,值得關注。

  不過,申萬宏源研究報告則指出,從本質看政策難以對單一板塊或公司形成快速的實質性利好,建議投資者關注三條主線:種業、種植板塊和生豬板塊。

  機遇三:著力振興實體經濟

  振興實體經濟是不變的主題。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堅持以提高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品質産品和服務供給。引導企業形成自己獨有的比較優勢,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鐘海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濟基本面的底部應該是過去了,預計明年我國將加大“脫虛入實”力度。這對高估值個股是一個考驗,而對於低估值股票及週期性行業則是利好。具體來看,週期性行業包括有色、鋼鐵、銀行保險、工程機械等。另外,看好國企改革和高股息率板塊。

  任澤平則表示,未來股票市場的主要任務是服務實體經濟,比如IPO提速、助力國企混改、傳統行業兼併重組、債轉股等。此外,隨著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TPP,中國地緣政治經濟環境改善,“一帶一路”和雙邊自貿區談判將迎來歷史性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9月,我國已與7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完成戰略對接,中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程訂單達到1.36萬億美元,累計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達到1.07萬億美元,央行與35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了總額為3.12萬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曹燕萍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中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於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的繼續深入實施,將為裝備製造、工程建設等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