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吳敬璉:經濟增速放緩不能靠信用擴張解決

2016年12月15日 11:03:1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12月13日—14日,2017年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年會議題為“市場原力,大國動能”。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IMF前副總裁朱民、原外貿經濟副部長龍永圖等財金系統官員與中國頂級智囊,出席論壇並做了主題演講。此外,受到業界高度關注的“網易年度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今年授予中國經濟學的泰斗人物吳敬璉,該評選由媒體評審團提名候選人,由網路投票産生最終獲獎者。

  從7.7%到6.7%,2012年到2016年間中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14日,《人民日報》首提“新方位”,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著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對於新常態要有新認識。對於增速的變化,吳敬璉發表獲獎感言時指出,思考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原因時,國內一開始選擇從需求方面入手,但增速仍在下降,2014年下半年,學界提出問題出在供給側,供給增加的三個主要動力分別是勞動力的投入、資本的投入和效率提高,人口紅利減少、投資效率降低導致供給側的動力削減,這在經濟學界稱為潛在增加率下降,因此尋找新的動能需要著重關注三個主要動力裏的“提高效率”。吳敬璉認為,潛在增長率下降不是靠擴張信用能夠解決的,需要提高效率,而要提高效率,必須要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需要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落實到位。

  IMF前副總裁朱民則從全球經濟的現狀展望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他認為,全球經濟整體低位運作是確定的,全球經濟結構正面臨著大變局,包括人口結構的變化、需求的結構性變化、需求的結構性變化以及科技創新帶來的的雙重影響等,美國金融經濟走勢是全球經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由此産生的全球政治風險和利率匯率風險是中國經濟目前所要面對的最主要風險。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