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出爐 中國釋放發展新動力

2016年09月13日 08:44:5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長江經濟帶示意圖

  近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正式印發,至此,國家三大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的頂層設計全部出爐。

  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定位是什麼?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何戰略意義?本報採訪多位專家,解讀這份綱領性文件。

  生態優先是最重要突破點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而不是鼓勵新一輪的大開發。這是長江經濟帶戰略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規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彥平表示,生態優先是《規劃綱要》最重要的突破點之一。“以往的規劃更加突出經濟發展,而此次《規劃綱要》是集‘五大發展理念’于一體。”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表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可以倒逼長江經濟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率先走出一條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道路。

  圍繞生態優先的要求,《規劃綱要》提出長江經濟帶的四大戰略定位: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引領全國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

  據了解,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生態地位重要、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潛力巨大。

  形成引領全國戰略支撐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在劉彥平看來,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的“龍脈”,對於中國經濟東西南北聯動、海路陸路雙向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並且,長江經濟帶可向歐洲、西亞等地輻射,還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副主任張孝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在中國經濟發展中,長江經濟帶一直起著龍頭作用。可以説,《規劃綱要》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如何讓長江經濟帶繼續充當“火車頭”的角色。

  據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目標之一是,形成引領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帶。

  除了經濟層面的意義外,劉彥平認為,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還帶有中華文化復興的印記。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化富集的地帶。長江經濟帶的崛起,具有中華復興的代表性意義。

  構建海陸統籌開放新格局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於建設陸海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那麼,如何構建長江經濟帶東西雙向、海陸統籌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該負責人表示,一是發揮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引領作用。加快複製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將上海自貿試驗區打造成服務貿易創新政策先行區。鼓勵上海及長三角地區重點發展高端産業、高增值環節和總部經濟,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品質和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率先打造開放型經濟升級版。推動長三角與中上游地區共同構建航運、加工貿易和金融合作鏈條。率先構建引領跨境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發展的規則體系。

  二是將雲南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加快推進與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及跨境運輸便利化。以昆明為中心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進出口集散網路,促進加工貿易、保稅物流、跨境電子商務等業務發展。加快雲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推進相關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

  三是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建設。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和産業集聚發展,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完善中上游口岸支點佈局,支援在國際鐵路貨物運輸沿線主要站點和重要內河港口合理設立直接辦理貨物進出境手續的查驗場所,支援內陸航空口岸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航班。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