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監管顯示幾乎所有進口食品均有不符標準情況

2016年08月22日 09:10:34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十二五”進口食品品質安全狀況》白皮書,顯示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共檢出不合格食品12828批、6.8萬噸,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微生物污染、品質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不合格和標簽不合格等。

  食品安全成了國人的“心病”,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而青睞進口食品。國外食品真的比國內食品安全?

  2015年,我國食品進出口額已分別達到1159.2億美元和706.8億美元。“出口全世界、進口五大洲”成為我國食品産業的常態,但監管結果也顯示,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情況。

  “相比本土食品,跨境食品供應鏈更長更複雜,食品原料生産、成品加工、運輸儲存等各環節已超越了國界。食品生物種質、品質特徵、食源性病源微生物分佈等方面極具地域特徵,加之國際貿易文化、宗教、政治等因素,給跨境食品品質安全保障帶來更嚴峻的挑戰。”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總工陳穎研究員説,在通關過程中,亟待整合跨境食品品質與品質安全資訊,構建智慧口岸資訊技術平臺,確保快速通關的同時有效保障安全和品質,更好地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

  因此,針對跨境食品品質和品質控制複雜性和特殊性,亟須構建從檢測、評價、控制技術、資訊化整合到通關口岸智慧管理系統的現代化多維互動式品質安全控制體系,達到既能“快放”,又能“嚴管”的效果。

  近日,“跨境食品品質與品質控制數據庫構建及創新整合開發”項目獲得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援。該項目由陳穎牽頭,參加單位包括質檢、教育、衛生、農業等系統的22家大學和科研院所,其中包括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個國家工程中心,9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7個跨境口岸檢驗檢疫局,覆蓋了全國13個省區,包括一帶一路核心區、自貿區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集合了該領域的優勢團隊和核心人才。

  陳穎透露,進出口食品安全研究有望在2020年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末,老百姓吃進口食品將更放心、更安心。該項研究將顯著提升我國跨境食品品質與品質控制技術水準,提高跨境食品品質安全水準和市場競爭力,促進進口食品消費增強産品和設備研發創新能力,促進居民健康、減少環境污染、加快進出口食品通關速度、減少食品在口岸的損耗、提高口岸監管人員工作效率,這對於破除發達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保衛國門安全,掌握國際食品貿易主動權和話語權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