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網路直播平臺陷入燒錢戰 數據造假存隱憂

2016年08月03日 09:00:26  來源:央廣網
字號: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網路直播平臺眼下發展迅猛,無論從大旗、鬥魚這樣的從PC端發展起來的直播平臺,還是花椒、映客等等側重於移動端的直播App,都有自己的擁躉。線上直播,已經成為一個吸引投資的重要領域。

  不過,資本的追捧熱情現在卻有所降溫,反映在股價上,A股多家投資直播平臺的上市公司,近期股價都出現回落。其中,奧飛娛樂和遊久遊戲的股價跌破了三月份上漲的起點,目前還在低位徘徊。

  回落的股價,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網路直播平臺的實際發展,或許並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樣光鮮。

  機構數據顯示,遊戲類直播APP中排名第一的鬥魚,每天的活躍用戶大約300萬,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是沒有盈利;YY旗下的直播平臺虎牙,去年虧損3億元。

  從支出來講,直播平臺的負擔並不輕。對於直播平臺來説,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的活躍用戶是運營的必要基礎,但是大量的用戶同樣也意味著,需要用大量的資金來租用頻寬,網際網路專家包冉説,租用頻寬,是各大平臺一項很燒錢的支出。

  包冉:“目前絕大多數移動直播的服務商,基本上都是採取的,雲租用的方式來獲取頻寬,市場的平均價格是,1GB15萬到30萬不等,甚至有個別的地方還會更貴。這樣的1GB的頻寬水準,基本上能夠支撐,5萬到10萬人的移動直播的,用戶數的併發。”

  直播平臺,不可缺少的就是能夠吸引大量粉絲的優質主播。而主播的簽約費對直播平臺産生的成本壓力,更加明顯。根據估算,2014年單個頂級主播的簽約費是2000萬元左右,而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翻翻,達到了4000萬元。

  熊貓TV執行副總裁竇雨瀟坦言,高價簽約頂級主播,也是競爭的必然需要。

  竇雨瀟:“這個我比較客觀的説,應該是只高不低的,這個可能很多人看來是沒辦法理解的,但作為一個行業內的人,其實,因為我比較了解他們的情況,其實他們現在真實的影響力和粉絲數已經不比一線的明星低了,所以他們應該拿到他們所有的那部分數額。”

  動輒過億的“轉會費”和千萬的年薪已經成為遊戲直播行業一線主播身價的常態。但直播平臺花大價錢,捧紅了主播,卻不一定能為自己帶來直接收入。映客CEO奉佑生説,要想做出規模來,至少需要幾個億的資金。

  奉佑生:“看起來這個行業的門檻低,其實門檻是很高,但如果是真投幾千萬到行業裏,是打不出水花來的。有可能你真的做一個很垂直的、很細分的一個分類,但是你要做一個規模出來,那可能真是要投幾個億。”

  燒錢背後,粉絲數量是真是假?

  在人們擔憂線上直播會重演燒錢大戰的時候,另一種疑慮也在讓人越來越擔心,那就是粉絲量的真假。作為一個主播,要想提高自己的身價,就得有更多粉絲,對於直播平臺來説,有更多的粉絲,才更可能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但是,粉絲的數量,其實也是可以造假的。我們來細數造假的3種方式:

  造假方式一:主播買粉絲。在淘寶上,花幾塊錢就可以買1000個粉絲,想刷多少、想買多少都隨你。

  造假方式二:直播平臺友情贈送。直播平臺想包裝推廣某個主播的時候,也會運用後臺數據,給主播“稍微加一點人氣”,從而給用戶造成心理暗示,使用戶更願意參與互動和送禮物打賞。

  造假方式三:直播平臺和網紅經紀公司相互合作。比如説,直播平臺花4000萬簽一個網紅,錢交給網紅經紀公司;網紅經紀公司再拿4000萬去直播平臺上給這個網紅買禮物打賞。這樣一來,雙方其實都沒有花錢,但是數據卻都做得很漂亮。

  虛假的粉絲並不會給平臺帶來實際的收益,為什麼還會有人如此熱衷於造假呢?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路行銷推廣中心主任單仁説:“要想獲得資本的支援,你的平臺的人數,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最終的結果像這種大型的直播平臺,最終也就是幾家能活下來,這是整個網際網路的必然的結果,就是當年的從團購也好,到各種O2O也好,其實都是如此的,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階段,所以大家為了要得資本的青睞,就要把數據做上去。”

  燒錢混戰、數據造假問題正在暴露,對直播平臺的監管也正在收緊。今年4月份,19家網路直播平臺被文化部列入查處名單。隨後,文化部專門出臺文件,將隨機抽查網路直播,表演者一旦上“黑名單”將被全國禁演。現在,公安部也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網路直播平臺專項整治工作,涉嫌色情表演、聚眾賭博的網路直播平臺,成為專項整治重點。

  央廣點評:清明空間,讓網路直播“行穩致遠”

  作為新興行業,網路直播平臺從誕生之初,就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和捧場,但是熱潮退去後,各種問題、短板暴露出來。如何獲得資本長期投入,産出優質內容、獲得用戶的持續關注,是直播行業必須思考的。那些困擾行業發展的亂象、遊走在法律和道德邊界的陰影,不僅需要監管部門的“雷霆執法”,“定向清毒”,更需要將監管常態化。同時,直播平臺也應該自律,不能為了提高點擊率,棄道德、法律于不顧。最終的勝利者,一定不是靠博眼球勝出,而是優質內容的産出者;清明的空間,則是保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