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網約車新政窗口期或迎最後一輪補貼戰

2016年08月01日 08:16:1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28日,交通運輸部正式發佈《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醞釀2年的網約車新政終於出爐。新政之所以引人關注,不僅在於其影響了數億網約車用戶的出行、數百萬網約車及計程車司機的收入,更影響了動輒幾十億元甚至數百億元估值的網約車平臺。新政之後,網約車行業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這不由引人遐想。

  猜想一

  網約車從個體戶

  走向公司化運營

  目前網約車平臺已經呈現寡頭化格局,但是網約車供給還是一盤散沙。眾所週知,經過3年的發展,投入大量資金,網約車平臺只剩下滴滴出行、優步、神州專車、易到用車等少數企業。但是,網約車供給方還是以個體戶車主為主。

  個體戶車主看似自由,但是其效率低下、欠缺培訓的短板也顯而易見。記者在上海調研發現,雖然某平臺的上海網約車司機數量是上海計程車司機的10倍,但是其每日訂單量只有計程車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且這還是補貼後的結果。這也表明,靠著“散兵遊勇”,是無法滿足源源不斷的出行需求的,市場對於“正規軍”的需求正逐步顯現。

  另一方面,大量離開計程車隊伍的專業司機,也能成為網約車“正規軍”的有效候補。和普通的私家車主相比,這些司機更熟悉路況、駕駛技術更熟練,顯然也更有競爭力。

  實際上,計程車也經歷過從個體戶到公司化轉變的過程,未來,網約車也很有可能重復這一條路。而且,交通運輸部也公開表態,“積極引導鼓勵個體經營者組建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保障乘客、經營者和駕駛員的合法權益,為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猜想二

  網約車平臺大量參股

  地方網約車公司

  輕資産、重技術是網約車平臺此前引以為傲的特質,但是未來過分倚重線上將難以為繼。

  一方面,新政明確規定,網約車平臺“應當具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還特別指出,“在服務所在地有相應服務機構及服務能力”。目前,滴滴出行在400多個城市開展業務,優步也在60多個城市有業務,如果讓他們在每個開展業務的地方都外派員工,不僅不划算,而且無法保證品質。相比之下,直接入股當地的網約車公司不失為明智之舉。

  另一方面,網約車平臺線上上實力很強,但對線下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有限,網約車個體戶可以同時在幾個平臺接單,平臺約束力有限。因此,通過入股地方網約車公司,也能充實其“嫡系部隊”,打造其服務品牌。

  當然,即使從投資回報率上來看,當前出行需求如此旺盛,網約車公司未嘗不是優質的投資標的,這也屬於正常的産業鏈佈局。

  猜想三

  企業通過補貼開啟

  最後一輪跑馬圈地

  對於網約車行業信手拈來的補貼大戰,新政明確予以否定。新政指出,“網約車平臺公司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佔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等不正當價格行為,不得有價格違法行為”。這段規定的指向很明顯,就是不鼓勵補貼、反對惡意補貼。

  考慮到新政是從11月份才開始施行,加上執行邊界預計要等地方新政出臺才明確,因此,新政也就預留出了一段窗口期。考慮到補貼幾乎是網約車平臺爭奪份額的利器,因此在新政窗口期內,網約車平臺企業們是有動力通過補貼開啟最後一次跑馬圈地的。

  聲音

  網約車新政是開門立法的典範

  網約車新政的出爐頗為不易,中央牽頭、地方實踐、多方諮詢、反覆研討,其間已數易其稿。最終公佈的文本,由7個部門共同署名,涉及至少11個部門的管理領域。

  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但類似于網約車、電商平臺等新生事物,往往面臨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如今,隨著智慧城市、寬頻中國、“網際網路+”、分享經濟、“雙創”等各類經濟發展方式的出現,大量新生事物如雨後春筍,在各行各業紛紛涌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但是創新創業的過程中也會帶來大量社會治理難題。如何應對新生事物,不僅考驗著政府的執政智慧,也影響中國能否真正走上創新驅動、升級轉型的發展方向。

  網約車作為分享經濟的典型代表,本次新政從無到有,正是鼓勵創新、依法治國的最佳注腳。對於出行需求日益增多的城市,網約車乘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東風,短短數年內,從新生行業爆發生長為龐然大物。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約車在方便公眾出行的同時,其無序發展也帶來了交通擁堵、司機來源混雜、不當競爭等問題。同時,由於缺乏合法地位,限制了網約車平臺的長遠發展。因此,必要的規範不僅是公眾所需,也是行業發展所需。

  網約車新政的制定過程,也是開門立法的典範。從2014年初網約車平臺推出大規模補貼,到2015年網約車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運作,再到2016年初多方博弈網約車新政,一部新政的出臺,必然涉及多方的利益,如何兼顧改革、穩定和發展,成為政策制定者必須權衡的課題。網約車新政出臺過程中,不僅相關部委反覆調研,上海、義烏等地也積極探索,各個省市充分討論,網約車平臺與計程車公司更是各抒己見。最終出爐的新政,基本上成為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網約車只是諸多新生事物中的一個代表,但網約車治理的經驗卻具有廣泛的示範意義。閉門造車不可取,立法更應打開門。監管機構需要有更敏銳的觀察、更廣泛的調研和更冷靜的思考,新興企業需要更充分的表達、更用心的發展和更理智的自律。網約車的實踐證明,政府和市場能夠實現理清邊界、良性互動,既有業態和新生業態也能夠協調發展、健康代謝。

  相關

  六部門約談四家網約車企業,要求

  加快清理不符要求的車和司機

  交通運輸部與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工商總局、國家信訪局六部門28日聯合約談滴滴、優步、神州、易到四家網約車平臺企業,要求其按照新出臺的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兩個文件的要求,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擔當社會責任。這是記者29日從交通運輸部獲悉的。

  約談中要求網約車平臺企業加快清理不符合要求的車輛和駕駛員,規範市場經營行為,依法誠信經營,謀求長遠發展。對平臺公司不落實相關要求,違反法律法規,煽動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將依法處理,嚴肅追究相關企業及其負責人的責任;情節嚴重的,取締相關資質。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在文件出臺過渡期後,相關職能部門將聯合執法,加大對非法營運等各種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出租汽車行業良好市場秩序。

  本欄文圖均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