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近日在參加第四屆投融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際高峰論壇時表示,在經濟新常態中,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調整宏觀政策。
首先,健全增長的動力機制。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是基礎,因此必須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例關係。發達國家勞動者的報酬佔GDP的比重一般在60%到65%,而我國勞動者報酬佔GDP的比重最高年份是1990年的52.4%,然後逐年下降,近兩三年有所恢復,一直保持在46%到49%。因此,從長遠看必須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準,並且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第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的鋼鐵、煤炭、水泥、玻璃、造船等行業産能都大大過剩,所以必須下決心淘汰落後産能,化解過剩産能,這個道理不言而喻,也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率的必然要求。我們的數字整合、智慧晶片等絕大部分依靠進口,所以還要增加有效供給,充分擴大有效供給還可以刺激消費需求。
第三,發揮有效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短時間內,受世界經濟疲軟的影響,我國的外貿出口將呈現較低的增長,社會零售總額也大約保持在百分之十點幾。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只有社會投資仍然有較大的增長潛力,需要繼續擴大有效投資。投資不僅能夠拉動經濟增長,長遠來看,還能改善經濟結構。
現在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民營企業投資增速下降。上半年投資增速10.3%,主要是依靠政府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民間投資增長只有2.8%,投資增速下降一半多。主要原因在於玻璃門現象的存在,看得見進不去,特別是金融資源配置不公平。融資難、融資貴長期存在,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一直沒有鬆綁,最重要的辦法是積極落實“民間投資36條”與“鼓勵社會投資39條”等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文件,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拓寬民間投資的空間,保護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