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央企近七成為混合所有制 將推進處置“僵屍企業”

2016年07月01日 08:0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6月30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受國務院委託,就國有資産管理與體制改革情況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國有企業資産總額119.2萬億元、所有者權益40.1萬億元,分別為2012年的1.5倍和1.4倍;其中,中央企業資産總額47.6萬億元、所有者權益15.9萬億元,均為2012年的1.3倍。

  改革主體框架基本形成

  2015年8月24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報告指出,以《指導意見》為引領,目前已相繼制定出臺的13個專項改革意見或方案,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改革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産監督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等方面的5個專項意見;第二類是深化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5個專題方案;第三類是貫徹落實《指導意見》任務分工等方面的3個工作方案。

  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方面,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改制面超過80%,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及子企業改制面超過90%。截至2015年底,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388戶,中央企業61.3%的資産、62.8%的營業收入、76.1%的利潤集中在上市公司。

  肖亞慶指出,在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範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截至2015年底,中央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達到67.7%。

  推進處置“僵屍企業”

  肖亞慶談到,通過進場交易、兼併重組等方式,實現低效無效資産穩妥有序退出,加快退出長期虧損、産業前景不明、缺乏控制力的資産,推進“去産能”和處置“僵屍企業”工作。自2012年以來,中央企業通過産權市場處置低效無效資産1080億元。

  另外,報告也提及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報告指出,國有企業辦學校、公檢法機構向地方移交工作基本完成,部分企業辦醫院移交地方或進行改制。駐黑龍江省中央企業分離移交“三供一業”試點工作基本完成,河南、湖南、重慶試點工作全面推進,遼寧、吉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政企不分、政資不分仍存在

  肖亞慶同時也指出,當前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問題仍然存在。經營性國有資産尚沒有實現集中統一監管,還存在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問題,國有資産出資人權利也未落實到位。此外,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還不到位,各級國資監管機構仍存在管得過多過細問題,出資人監管定位不準、審批備案事項多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而監督機制尚不健全,也導致國有資産流失、違紀違法問題在一些領域和企業還比較突出。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