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中國工業保持中高速增長 新興産業形成新增長點

2016年03月04日 08:3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3月3日電 據統計局網站消息,統計局今日發佈報告顯示,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發展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位居前列。新興産業不斷孕育成長,經濟結構優化彰顯成效,工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引領工業發展,以改革攻堅的非凡決心和篤行致遠的戰略定力推動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工業生産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新興産業生産增長較快,傳統産業加快轉型升級,為實現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工業保持中高速增長 提質增效成果明顯

  一是我國工業在複雜嚴峻的經濟環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長。2013年至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8%。分門類看,製造業年均增長9%,採礦業年均增長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年均增長3.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年均增長4.4%;集體企業年均增長2.4%,股份制企業年均增長9.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年均增長6.1%;私營企業年均增長10.4%。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需疲軟的現象未明顯改觀,主要發達經濟體回升不及預期,新興經濟體增速也普遍回落。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數據,2013年至2015年期間,世界製造業年度同比增速僅在2%至4%的區間徘徊,我國工業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位居前列。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趨於複雜嚴峻的背景下,我國工業實現中高速增長尤為不易。

  二是企業效益水準整體良好,單位勞動産出明顯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6.3%,利潤總額年均增長4.2%。其中,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3%,利潤總額年均增長8.6%,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準。從每人平均創造的主營業務收入看,單位勞動産出的上升體現出企業提質增效的進展。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每人平均主營業務收入達117.4萬元,與2012年98.8萬元的水準相比,三年內提高了18.6萬元,提高18.9%。

  創新驅動引領動能轉換 新興産業形成新的增長點

  十八大以來,高技術産業迅速發展、效益提升,成為引領工業經濟動能轉換的優勢産業;新興行業和産品不斷涌現,新動能、新動力展現生機,成為工業經濟中的新增長點。

  高技術産業快速增長,帶動作用明顯增強。2013年至2015年,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增速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年均分別增長9.9%和14.4%,增速分別高出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6和10.2個百分點,體現出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高技術産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産業內部新動能發展顯現活力,技術進步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2013年至2015年,一些新興行業迅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製造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2.2%,通信設備製造行業年均增長20.3%,生物藥品製造行業年均增長13%,電子和電工機械專用設備製造行業年均增長12.4%,電子器件製造行業年均增長12.3%。

  新興工業産品釋放增長潛力,智慧製造成為領軍創新驅動的新引擎。2015年,新型、智慧化、自動化設備和高端資訊電子産品成為新增長點,新能源汽車産量比上年增長161.2%,工業機器人增長21.7%,智慧電視增長14.9%,智慧手機增長11.3%,自動售貨機、售票機産量成倍增長,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安全自動化監控設備、電子工業專用設備等産品産量均實現兩位數快速增長。

  經濟結構優化彰顯成效 工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十八大以來,工業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行業之間生産結構的變化、利潤增長的優勢行業體現出産業升級特點;行業內部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在進行,傳統行業通過優化配置實現轉型,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帶動産品結構升級,生産附加值提高促進産業鏈價值提升。

  工業生産結構持續呈現積極變化。十八大以來,高技術産業比重連年上升,且上升幅度逐年遞增,2013年至2015年,高技術産業增加值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依次為9.9%、10.6%和11.8%;裝備製造業成為工業比重最大的行業,2015年在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比重為31.8%;消費品製造業比重不斷上升,2013年至2015年增加值比重依次為24.5%、25.1%和26.1%;高耗能行業及上游採礦業比重逐年下降,2013年至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業比重依次為28.9%、28.4%和27.8%,採礦業比重依次為12.4%、11%和8.6%,顯示出工業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資源的狀況正在得到改善。

  利潤快速增長的行業顯示出産業升級特徵。2013年至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製造業共實現利潤總額66683億元,年均增長10.8%,增速高出規模以上工業6.6個百分點;消費品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50943億元,年均增長8.8%,高出規模以上工業4.6個百分點。隨著居民生活水準的逐漸提高和家庭汽車消費的不斷增加,汽車製造業成為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創造利潤最多的行業,三年共實現利潤總額17170億元,年均利潤增速達14.4%。

  傳統行業通過産業鏈價值提升和産品結構優化等方式實現轉型發展。在傳統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總體上呈走低態勢的同時,其結構調整也在深化,通過生産份額、産品結構的優化配置促進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從傳統行業內部結構變化來看,生産份額更多向附加值高的産業鏈環節調整。如鋼鐵、有色工業中,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冶煉行業生産份額減少、增速走低,而附加值相對較高的壓延加工行業生産份額增加。2013年至2015年,鋼壓延加工生産實現了8.6%的較快年均增長;有色金屬壓延加工生産年均增長13.5%,利潤年均增長8.8%。另外,合成材料製造、專用化學産品製造、玻璃纖維和玻璃纖維增強塑膠製品製造等細分行業這三年的年均生産增速在10%以上。産品結構也在向品質更優、技術含量更高的方向調整。如建材行業中,傳統的水泥、平板玻璃産量增長相對較緩,而技術含量較高的鋼化玻璃、夾層玻璃、中空玻璃2013年至2015年産量年均分別增長7.4%、11.1%和14.3%;輕質建築材料製造、防水建築材料製造、隔熱和隔音材料製造等新型建材産品2013年至2015年的年均利潤增長均超過10%。如化工行業中,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産量2015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工業出口仍保持增長 裝備製造業出口成為支柱

  工業出口仍保持增長。2013年至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共實現出口交貨值352986億元,年均增長3.1%。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需明顯減弱的形勢,工業出口仍保持一定速度,年工業品出口規模突破十萬億元,是十分不易的。

  裝備製造業成為工業品出口的支柱産業。2013年至2015年,裝備製造業共實現出口交貨值228040億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的比重達64.6%。裝備類、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産品代替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體現出在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下,中國工業出口的結構優化,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逐漸轉向中高端的技術、資本競爭領域。

  部分行業出口保持快速增長。2013年至2015年,通信設備製造行業出口交貨值年均增長13.6%,廣播電視設備製造行業年均增長11.1%,電子和電工機械專用設備製造行業年均增長10.5%,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行業年均增長10.2%。事實證明,在外需總體低迷的態勢下,出口的供給側升級仍大有可為,依靠品質提升拓寬國際發展空間、瞄準細分市場取得海外競爭突破、通過抱團出海實現産業聯結共贏,是工業品出口向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發展的可行之路。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