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中國西部企業多“技”並施 成功博弈歐美壟斷市場

2016年05月11日 14:2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南寧5月11日電 題:中國西部企業多“技”並施 成功博弈歐美壟斷市場

  中新社記者 楊陳

  當中國人發現的青蒿成為數百萬全球瘧疾患者救命“神草”的時候,中國的制藥企業只能在産業鏈的中低端苦苦掙扎,大量的青蒿素成藥市場份額被歐洲制藥“巨頭”把控。這一狀況,直至20世紀九十年代復星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獲得境外上市資格,才得以逐漸改變。

  這樣的事例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並不在少數。“中國的對外貿易起步晚,企業想參與世界市場的競爭,與歐美既有的壟斷市場博弈,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復星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文學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負責桂林南藥公司海外市場拓展的熊艷捷,始終記得2007年帶著已在東南亞市場廣受好評的青蒿琥酯在非洲吃“閉門羹”的經歷。“為了開闢市場,當時我們向非洲醫療機構提供免費試用,還是被拒絕,他們寧願選擇常用的歐洲産品。”

  隨後,南藥公司從品牌建設入手,調整了進軍非洲市場的策略。“我們一方面遵循當地藥政法規,辦理註冊及資質認證,另一方面建立全球重症瘧疾治療領域專家資源庫,支援領域內最好的科研團隊在非洲9個國家開展大規模臨床試驗,為當地各大醫院提供抗瘧治療培訓。”熊艷捷説,通過多層推動,近年來南藥公司的外貿出口額逐年攀升,僅2016年一季度就已達到2000萬美元,這一數字接近於該公司2012年全年出口總量。

  在這場中國藥企與歐洲行業“巨頭”的博弈中,南藥公司花費了近30年,使其研製的青蒿素系列抗瘧藥從默默無聞,到成為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重症瘧疾治療首選推薦用藥,年出口額達4億元人民幣,口服藥全球市場份額逾10%。

  談及成功之道,王文學認為,這是因為南藥公司在守住品質的同時,緊跟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我們只有按照他們可接受的方式,獲得他們的認可,進而才能品牌引領,佔領市場”。

  除了遵規則,建品牌,多“技”並施也是中國企業成功“走出去”良策。

  “外國公司生産的一台1GSP採樣速率、100MHz頻寬的示波器售價高達4000-5000美元,而我們研發的産品售價僅4000多元人民幣,競爭力一下就顯現了。”中國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田書林如是説。

  對於中國企業與歐美壟斷市場的博弈,這位從事高端儀器儀錶研發的專家給出的答案是技術自主,性價比取勝。

  田書林説,因為高端儀器儀錶製造投資巨大,美國、德國的企業已憑藉成熟的技術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幾乎沒有給後進者留有入市空間。“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在産品性價比上下功夫,爭取把系統的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到95%以上。”

  隨後,田書林所在的團隊與中國測試儀錶市場第一大品牌優利德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行研發的“寬頻複雜信號實時捕獲與合成技術”生産中高端産品,憑藉高性價比,該産品的30%出口到歐美發達國家,一舉打破了美、德兩國的市場壟斷地位。

  然而,在外貿競爭中,中國企業除了要有自身的一技之長,與境外“巨頭”正面交鋒,還得有“見招拆招”的絕技。

  桂林國際線纜集團是中國1萬多家線纜生産企業中,唯一一家取得進軍歐盟市場資格的製造商,也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市場份額佔有者。但因澳大利亞老牌的電纜市場控制者是一家經驗豐富的世界一流跨國公司,桂林國際線纜集團難逃國際壟斷“巨頭”貿易慣用阻擊招數——反傾銷調查。

  桂林國際線纜集團董事長周本飛介紹,澳大利亞曾于2011年及2014年兩次對中國的電纜産品發起反傾銷調查。經過積極應對,成立反調查機構,桂林國際線纜集團均維權勝利。

  據中國商務部公佈的資料顯示,自1996年起,中國曾連續19年成為世界上受到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也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國。為此,商務部曾積極開展貿易救濟調查,以維護中國産業利益,維護産業安全和企業合法權益。

  周本飛認為,中國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中,遭遇市場先入者的阻擊是必然。“只有練好內功,做好品質和服務,遵守國際貿易規則,才能提升中國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完)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