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推開“轉型窗口” 民資、非煤成山西投資增長主動力

2016年04月12日 09:38:0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高度依賴煤炭産業的煤炭大省山西在煤炭行業陷入虧損的情況下,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以空前改革力度推開“轉型窗口”,補齊經濟發展短板,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推開“轉型窗口”

  “煤炭市場好時,無心轉型;市場差時,無力轉型。”這是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困境的真實寫照。自1999年喊出“調産”以來,山西經濟結構調整頻遇“熱市場”,“一煤獨大”反而越調越“黑”,越調越“重”。

  2012年以來,煤價連跌。從2011年山西噸煤利潤139元,到2014年“買不上一瓶礦泉水”,再到去年“挖1噸煤虧10元”,山西經濟第一支柱煤炭産業快速陷入凈虧損。

  受此影響,去年山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盈虧相抵後,出現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虧損,山西煤炭出現改革開放以來第五次“量價齊跌”,“轉型窗口”再次顯現。

  這一次,山西頂住經濟下行的嚴峻壓力,以“空前力度”深化改革,全面開啟“煤炭革命”,祛除“煤炭依賴症”。

  2015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關於深化煤炭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啟動“煤炭管理革命”。

  之後,山西煤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案出臺,過去63項審批事項精簡為38項,煤礦“六證”變“三證”,企業事務性負擔減少1/3,審批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煤炭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啟動實施。從今年1月1日起,山西煤炭資源實行一級市場招、拍、挂以及共伴生礦業權一體化配置、礦業權二級市場調控監管。過去由於市場波動導致“白菜價”買賣煤炭礦業權引發的市場暴利,將得到有效調控。

  變“輸黑色煤”為“輸綠色電”。到去年底,國家能源局委託山西核準的1920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全部核準完畢。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時限由2020年提前至2017年底,去年計劃完成的1400多萬千瓦機組改造任務超額完成。

  同時,山西全力開展國家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積極爭取煤層氣礦業權審批改革試點落地。

  “三個突破”補齊發展短板

  由於“一煤獨大”,長期以來大量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流向煤炭。“抽水機效應”下,“資源高地”成了科技創新、民營經濟和金融發展的“谷地”。去年以來,山西找準突破口,三管齊下,補齊短板。

  去年,山西打破長期由十多個部門、分屬31個(項)科技計劃的老模式,探索建立省級科技管理新體制,將所有科技計劃歸口到科學技術費類進行預算。全年山西有效發明專利較上年增長近三成,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約四成,科技進步水準綜合指數上升兩位,排全國第十七位。

  除産業上“一煤獨大”,在企業層面,國企“一企獨大”制約著經濟活力的發揮。去年,山西出臺《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近30萬戶,同比增長超過1/3。目前,總規模50億元的民營企業創新投資基金正在籌備設立。

  金融方面,曾以“晉商票號”輝煌一時的山西,不論一板、二板、三板,還是四板,如今都是“短板”。通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去年山西在“新三板”掛牌企業達29家,比上年增加7倍。全年山西實現各類融資4498.8億元,直接融資佔比56%,融資量是間接融資的1.25倍,直接融資規模首次超過間接融資規模。

  構築增長“新動力”

  一年多來,改革紅利逐步顯現,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累積,山西“畸黑畸重”的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服務業成為山西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統計顯示,去年山西服務業比重較上年提高8.9個百分點,近年來佔比首次超過一半。在工業經濟嚴重下行的情況下,服務業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

  裝備製造業成為山西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去年,煤、焦、冶、電四大傳統産業增加值佔比74%,比上年降低3.3個百分點。戰略新興産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快於傳統工業,非煤産業比重達53.2%,上升4.7個百分點。其中裝備製造業比重為10.4%,首次超過10%。

  民間投資、非煤投資成為山西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去年山西民間投資佔比超六成,非煤工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超八成。

  綠色發展成為山西經濟增長的主要特徵。去年山西空氣品質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近三成。近3年來,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地下水位平均回升兩米左右。(梁曉飛)

  ] 總機:86-10-87826688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