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黑龍江訥河馬鈴薯産業:馬鈴薯+創新 土裏刨出金

2016年04月06日 10:3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製圖:張芳曼

  “這裡土壤和氣候均適合馬鈴薯生長,個大,質優,色澤光潔,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而且這裡服務好。”孟憲林來自山東煙臺,去年他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訥河市城北村承包了1000畝地種植馬鈴薯,産量達60萬斤,收入100多萬元。

  “從播種開始,訥河市就安排馬鈴薯研發中心的技術人員每週都過來作技術指導。即使在去年天旱的情況下,我的馬鈴薯仍每畝地收穫5500斤。”孟憲林堅信,這片富饒的黑土地,一定能給他帶來財富。

  調結構,小馬鈴薯擔當大角色

  素有“馬鈴薯之鄉”之稱的訥河市有著100多年的馬鈴薯種植歷史。這裡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黑土帶,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傳毒媒介少,水質和空氣潔凈,雨熱同季,有利於塊莖膨大和幹物質積累,延緩退化,具有發展馬鈴薯産業難得的自然資源優勢。訥河的馬鈴薯種植面積佔黑龍江省的1/6,産量居全省首位。

  受玉米價格影響,前幾年訥河市玉米種植面積明顯加大。去年,玉米價格明顯偏低,農業豐收農民增收效果不高。今年,訥河市做出結構調整計劃,壓減玉米種植面積,取而代之的是增加馬鈴薯、水稻、雜糧雜豆種植面積。

  記者了解到,齊齊哈爾市出臺的《齊齊哈爾市食品加工業發展實施方案》和《齊齊哈爾馬鈴薯産業發展實施方案》中指出,未來該市將進一步促進食品産業初加工、精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協同發展,將馬鈴薯等8個重點産業作為食品加工的支柱産業。

  據介紹,今年訥河市馬鈴薯種植面積將達到77萬畝。預計到2020年,齊齊哈爾全市的馬鈴薯商品薯種植面積將發展到300萬畝,建成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生産及種薯科研育種基地。

  除了調整種植面積,訥河還在産銷集聚、整合優勢方面加大力度。

  據介紹,過去訥河市馬鈴薯加工企業呈現小、多、散的情況,爭奪資源、無序競爭等導致産業發展不暢。近兩年訥河市通過技術革新、環評約束、市場淘汰等措施,馬鈴薯加工企業由232家整合到了35家,其中龍頭企業4家,萬噸以上企業31家,形成了生産澱粉及其附屬産品的馬鈴薯加工企業集群,年加工能力達100萬噸。

  有種植傳統、繁育規模,訥河還要在創新産品上下功夫。不久前,訥河市收購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馬鈴薯主食領域25項智慧財産權成果,由農産品加工所負責馬鈴薯米粉類、麵條類主食項目諮詢、新産品開發、人員培訓和項目規劃及實施方案的制定等工作。

  此外,為配合國家實施的馬鈴薯主糧化戰略,訥河鼓勵企業在現有産品基礎上,優先發展全粉、生粉、變性澱粉等主糧産品,加快發展馬鈴薯饅頭、麵條、米粉及休閒食品、營養健康食品等創新産品,使馬鈴薯區域佈局和産業化框架更加完善。

  育良種,種薯扣緊産業鏈條

  “溫度18.9,濕度49.3,光照13.3”,在訥河市港進馬鈴薯種薯繁育中心日光智慧溫室內,各項環境指標都被嚴格監控,綠色的秧苗生機盎然。輕輕扒開秧苗下的培育土層,拇指大小的微型薯便顯露出來,微型薯經過再繁育,就可培育出馬鈴薯原種一代。

  “這是投資3000萬元建成的種薯繁育中心,微型薯産量4500萬粒。新建的1000平方米的産品研發中心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研製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馬鈴薯種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訥河市種薯繁育中心技術負責人程學聯告訴記者,“産業發展需要系統性、科學性、操作性相結合,只有實現育、産、加、銷、儲藏一體化,産業鏈條環環相扣,薯製品向高端發展,馬鈴薯産業才會做大做強。”

  發展馬鈴薯産業,種植是第一保障。訥河市依託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和資源稟賦,提出鼓勵並扶持擴大馬鈴薯種植規模。政府將對種薯繁育、新技術應用、規模經營和機械化耕作等方面給予資金補貼。

  保證種植面積的同時,訥河市構建了由原種繁育單位、33家合作社、48個行銷和貯藏大戶為實體的馬鈴薯生産技術體系,初步形成了“加工與科研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産業化經營、集約化種植的新模式。全市規模經營土地30萬畝,年繁育原種20多萬噸,總貯藏能力達到了36萬噸,菜用型、保健型、加工型、南方專用型等20多個品種(係)得到試驗示範和推廣。

  樹品牌,勇闖綠色食品市場

  李懷續,是訥河人盡皆知的馬鈴薯銷售能人。“我組建的懷續馬鈴薯合作社,去年秋天收購3000多噸馬鈴薯,開春又迴圈了幾千噸,收入200多萬元。現在倉儲不夠用,準備再蓋一個5000平方米的大窖。”李懷續説,訥河的馬鈴薯拿到市場上,所有的顧客都認可,個大、口感好,經銷商都願意買。如今,他的合作社已擁有固定大客戶20余個,覆蓋全國十幾個省市,遠銷至福建、浙江等地。

  單一企業的産品受歡迎,也只是小打小鬧,訥河要做的,是把品牌樹起來。

  據了解,訥河市採取統一品牌、集團銷售方式,新註冊了地理標識和鮮薯商標,為實現集團化銷售奠定品牌基礎。目前,訥河市已經形成了“中國馬鈴薯之鄉”、“訥河馬鈴薯”地理標識和“港進”“水晶”“薯鄉雪”“鶴鄉雪”“沃雪”等一大批知名品牌。

  此外,為了擴大馬鈴薯的銷售基礎和市場影響力,訥河市還組織購銷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紀人多渠道開展市場行銷活動,吸引了國內120多家客商到訥河採購馬鈴薯。訥河市開闢的鐵路“馬鈴薯專列”,已發運4個馬鈴薯專列120個車皮。

  今年兩會期間,訥河市在北京舉行了農産品推介會,綠色馬鈴薯製品粉絲、粉皮及馬鈴薯全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家客商,大家品嘗之後紛紛點讚。推介會現場,北京的一家公司就與當地企業簽下了1500萬元的訂單。

  “我們組織合作社和農戶進行訂單式、規模化、標準化生産,聯合科研單位針對國家支援的重點、高附加值産品進行攻關,力爭把訥河建成面向全國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鮮食薯秋冬季持續供應基地、薯産品精深加工基地和馬鈴薯行銷集散中心。”訥河市委書記王平對發展馬鈴薯産業充滿信心。

  當前,訥河馬鈴薯産業拉動經濟效應正在顯現。全市平均每年有2.5萬農民從事馬鈴薯加工生産,馬鈴薯産業仲介服務組織達48家,催生市內印刷、紙箱、編織等較大企業7家,通過馬鈴薯銷售帶動的大型運輸車輛發展到2000余臺,馬鈴薯加工後産生的粉渣帶動養豬1.4萬頭。據初步估算,訥河市馬鈴薯産業每年可拉動市域經濟增長9.1億元。(袁 泉)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