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資訊經濟成杭州新動力 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50%

2016年04月06日 09:4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浙江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國貴拿到最新銷售報表,喜不自勝:企業銷量增長20%,庫存下降到不足8000萬,庫存週轉率提高50%。而在2012年,企業年産值不到10億,庫存卻有2.7個億。由愁轉喜,背後的緣由是:新技術催生新業態,新業態帶來新發展。

  2015年,杭州實現資訊經濟主營業務收入5247億元,增長25.2%,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資訊經濟成為支撐經濟增長、引領産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紅利殆盡,後續發展乏力

  同其他地方一樣,前些年,杭州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換來産能擴大,通過“低成本、低價格、低利潤”實現市場拓展。由此,帶來經濟高速增長。不過,隨著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自然資源嚴重超載、環境承載壓力越來越重,杭州也同樣遇到了後續發展乏力的問題。以生産國賓護衛車而名聲大噪的春風動力為例,庫存長期居高不下。董事長賴國貴情急之下,開除了自己的生産副總,換上從別的公司“請”來的副總,可庫存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2014年春節後,杭州只有70%的用工需求能得到滿足。最讓人揪心的,還是高能耗企業帶來的高污染。2012年,杭州下決心關停杭州玻璃集團有限公司,每年可減少工業廢氣排放10億標立方米、二氧化硫950多噸。

  長期以來,杭州以組裝加工能力強自豪,而今,這一點自豪感也在消失。某企業技術人員坦言:企業的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控制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至今仍依賴進口。杭州曾經的經濟紅利也在逐步減退。往前看,低端發展的路子已越來越窄……要想繼續屹立於發展潮頭,必須重蓄髮展動力源。

  2014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發展資訊經濟、推進智慧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一號工程”,加快工業化與資訊化深度融合,向科技要動力,讓規模與品質、速度與效益、增長與轉型、生産與生態和諧共生。於是,以“網際網路+”為主導的新技術應運而生。

  下猛藥助推資訊經濟,新技術突破發展困境

  2015年10月14日,杭州雲棲小鎮內,全球2萬多名開發商在這裡參加阿裏雲棲大會。雖然雲棲小鎮建鎮不久,規模也不大,但已引進涉“雲”企業180余家。近年來,杭州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新業態發展迅速。杭州打出了一套“資訊經濟”組合拳。

  企業最怕“跨欄跑”,最喜“無障礙跑”。為此,杭州加速了體制機制改革。2015年5月15日,在杭州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管局註冊大廳,杭州優位科技有限公司的陳經理領取了全市第一張“五證合一”營業執照。“杭州政策好,吸引我過來。沒想到這裡的執行力更給力。”陳經理説。不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也同步進行。2015年,杭州新增註冊資本額達4529.45億元,同比增長56.9%,市場主體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發展資訊技術,最缺的是人才。如何吸引來金鳳凰?杭州有招:住房補貼、醫療保障、人才獎勵……2015年,杭州推出史上最具吸引力“人才新政27條”,短短一年吸引人才近200萬。“大人物”如范淵,“國千”人才被重獎100萬元。如今,他創辦的企業已躋身全球網路安全500強;“小人物”像“90後”鄧建波,在杭州拿到千萬元融資,建成杭州最大的學生兼職平臺。

  引進高端人才後,子女在哪入學?如何解決出行問題?……杭州有解。“我們的幹部和283家重點工信企業建立了服務專員制度。”杭州市經信委主任洪慶華説,“通過多部門聯動,已解決各類難題353個。”

  在科研經費上,杭州也不吝惜錢袋子:市科委的統計數據顯示,杭州的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已經從2010年的2.75%提高到2015年的3%,增幅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政府助推新技術不遺餘力,新技術在企業中的落地情況又如何?3月17日,記者走進工廠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産品展示區,大大小小的錄影機陳列其間,各式的物聯終端採集器則是展示區的主角。墻上,密密麻麻的數據線將許多機器連成一體。這場景讓外行人頭疼,卻是董事長李善通的寶貝。

  “工廠物流網相當於給企業生産裝上了大腦。生産就好比吃飯,何時‘吃’、‘吃’多少,它心裏都有數。”李善通舉例説,數年前,沒有工廠物聯網的春風動力,5個車間每天有180個大小故障。現在,物聯網技術已經在此大顯身手:通過視頻監控,人們可以全程監控生産過程。

  截至目前,全市100多家製造企業實施工廠物聯網改造。

  産業鏈得到延展,生産成本降低,資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在我們的採訪中,新技術、新業態帶來的變化隨處可見:2012年,南京為偵破一件搶劫案,1500多名警察花了1個月、查閱了1萬多個攝像頭視頻才找到線索。“如今,利用雲計算檢索技術,很快就能鎖定嫌犯。”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鄭一波對著儀器給我們闡述了工作原理。

  從“吃著碗裏的”到同時“吃著鍋裏的”,海康威視借助先進的智慧視頻分析産品,從視頻內容及服務的提供商,拓展到視頻數據價值挖掘的運營商,産業鏈不斷往外延伸。

  資訊技術拓寬企業業務,帶動企業大飛躍。兩個人同時登錄淘寶頁面瀏覽,會發現內容並不相同。走進阿里巴巴濱江園區,數據技術專家羅金鵬給出了答案:網路中産生的數據資訊,經過分析後,可以描摹出用戶的消費偏好,據此提供特定的頁面,可以實現“千人千面”。

  借助資訊技術,春風動力可以像縫衣匠定做時裝那樣,私人訂制個性化摩托車,推動國內市場銷售每年提升30%以上。同時,經過物聯網改造後,生産線上的故障減少,僅此一項一年就能帶來近500萬元的效益。通過工廠物聯網項目改造而産生效益的,還有杭州西奧電梯公司。一條柔性鈑金生産線,原來每天需要8個工人“三班倒”,現在則實現了24小時全自動加工,每年節約人力成本175萬元,生産效能提升60%。

  借助資訊技術,企業資源使用率大幅提高。走進傳化集團的公路港,交易大廳像證券交易所一般。這是傳化建立的智慧“調度室”,利用資訊技術將貨運企業和貨車司機拉進來,以“紅娘”的角色為他們“建群”,做起“牽線搭橋”的生意。“現在,全國有2000萬輛貨車,但空載率高達40%,是巨大的浪費。”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説,有了資訊技術,企業和司機的各種資訊在我們這裡滾動起來,大家都可以找到匹配資訊。誰誠信度高、哪家企業實力雄厚,在平臺上一目了然,空載率大大降低。記者在傳化的公路港全網展示中心看到,當天網路平臺成交量已超過3.5萬單,當日成交額突破4億元。

  縮短産品生産週期、減少産品品質缺陷、提高庫存週轉率和生産效率……帶來新變化的新技術,成了杭州企業的“香餑餑”。目前,資訊經濟已成為支撐杭州經濟增長的新動力。2015年,杭州主導産業發展迅猛,12大産業中5個産業增加值超500億元,資訊軟體、數字內容、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均超過35%。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