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國産電影票房遭遇“滑鐵盧”

2016年10月10日 13:54: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熱錢進入導致市場浮躁,數量多、品質平成國産片痛點

  國家電影資金辦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檔全國電影票房收入15.67億元,較2015年創紀錄的18.5億元下降15.3%,出現近年來首次國慶檔電影票房負增長。另據統計,今年暑期檔總票房124億元,較之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國産片總票房約4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9億元縮水約32億元,下滑近四成。

  業內專家表示,導致票房“滑鐵盧”的核心原因是國産電影缺乏深耕細作的“工匠精神”,今年製作精良的國産“現象級”大片極度缺乏。近年來,大量熱錢的進入也導致了電影市場的浮躁。

  資金大舉進軍電影産業

  2014年是網際網路公司挾資本之力瘋狂而全面地進軍電影業的一年,從之前小打小鬧到産業鏈全面佈局,網際網路公司爭相進入電影産業。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2014年296億票房中有40%由網際網路電商平臺銷售貢獻,這個數字較2013年提升了60%。自此,網際網路及電商網路銷售、線上選座的模式開始深度影響影院經營業務。

  “網際網路經濟進入電影業,首先以銷售為切入口。國內2009年開始興起的‘團購’網站,成為進入電影領域的第一步。”電影産業與市場研究專家、電影發行人劉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2014年,喜劇片《心花路放》在國慶檔發行放映,片商與“貓眼”線上銷售平臺的票務合作,成為網際網路公司從銷售走向發行的標誌性事件。

  據《心花路放》製片人王易冰介紹,電影與電商合作就是在“貓眼”進行獨家預售影票,最初的期望值是賣出兩百萬張票,大約六七千萬元收入,最後實際完成了一億零三百萬的預售額。

  由於“貓眼”在《心花路放》上映前,幫影片預售了一個億的票房,使得這部電影在國慶檔爆棚,最終收入11.64億元票房,成為國慶檔最大贏家。“這個案例的意義在於‘貓眼’的預售模式經市場實戰驗證,成就了一次成功的網際網路發行模式。”王易冰説。

  中國電影出版社副編審類成雲分析了電影發行網際網路化的優勢:線上售票網站的預售票房模式,能夠先驗性地對票房進行估算;能夠幫助院線分擔銷售壓力,到未來甚至可以包辦所有的票;還能從線上售票網站中分得一定的補貼和推廣資源。

  “此外,傳統的電影發行公司拉廣告贊助的能力有限,而網際網路能夠最大限度地聚合資源,因此,‘大片+廣告品牌贊助’的捆綁行銷模式已成為目前網際網路發行的標配。”類成雲説。

  網際網路除在電影的發行環節進行嘗試外,在投融資方面也給電影行業拓寬了渠道。拍電影網培訓主管單萬峰表示,電影産業作為一種創意産業,市場競爭激烈,投資風險很難控制,加上其本身沒有可以抵押的固定資産,融資自然相對困難。而隨著BAT陸續在電影産業界佈局,網際網路資本大舉進入電影産業,電影眾籌和電影與金融資本的聯合逐漸成為常態,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選擇與金融機構聯姻,以解決生産過程中的資金問題。

  2016年7月,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宣佈發起設立目標為20億元的文化産業基金,成為網際網路巨頭掘金電影産業的又一標誌性事件。而今年8月,中國電影、上海電影、幸福藍海集中登陸A股市場,也折射齣電影産業與資本聯姻的熱情。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