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  >   中國聲音  >   正文

亞洲呼喚新安全觀——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前瞻

2014年05月18日 22:4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安全合作:亞洲亟待補齊的“短板”

   亞洲是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又是安全威脅和衝突動蕩的“重災區”和“高危區”。

   巴以衝突、伊朗核問題、朝鮮半島核問題、敘利亞危機、海洋權益爭端……傳統安全領域,舊挑戰和新問題並存;恐怖主義、跨國犯罪、自然災害、經濟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網路安全……非傳統安全領域,各類挑戰同樣嚴峻。

   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説,亞洲既有歷史遺留問題,又有現實利益磨擦;既有領土權益爭端,又有地緣政治博弈;既有亞洲一國自身和地區內部的問題,也有域外國家帶來的影響。

   “在一個形勢如此複雜的地區,的確需要有一個集體安全合作機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説。

   當前,安全合作是亞洲的一塊“短板”。特別是與經濟合作的快速發展相比,安全合作機制建設明顯滯後,仍未形成一個完善的泛亞洲安全合作架構。

   這固然與亞洲各國差異性較大有關,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思想還有一定市場,亞洲各國安全互信還有待加強。

   缺少安全合作保駕護航,未來亞洲的經濟合作和可持續發展必然受到不利影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認為,加強安全合作已成為擺在亞洲國家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亞洲新安全觀的提出無疑將有助於推動各國進一步達成共識,為亞洲安全合作機制建設打牢思想基礎。

   “多樣性是維持亞洲國家的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積澱,而不是構建安全合作機制的阻力。”阮宗澤説,亞信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來開展對話、加強協作。

   推進泛亞安全合作,需要各方加強溝通、凝聚共識。程國平表示,中方期待此次亞信峰會開出共識、開出成果、開出成效,成為亞信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盛會。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