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援藏20年  >   援藏人物  >   正文

陜西理工學院援藏幹部黨軍國

2014年07月16日 15:32:00 來源:中國西藏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阿裏的條件很艱苦,但是的確能考驗人、磨煉人。三年的阿裏之緣,讓我和群眾的血肉聯繫加強了,讓我的生命著色、閃光,我將永生難忘這一段歲月。”圓滿完成三年援藏任務歸來的陜西理工學院副教授黨軍國説。   

  2010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作為陜西省第六批援藏幹部中的一員,陜西理工學院經法學院黨軍國到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西藏阿裏地區,開展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當該院黨委書記張義明和經法學院的老師們為他送別壯行的那一刻,他深知,這是上級組織的重托,是學院黨委的信任,是一份光榮的責任,也是人生一次難得的歷練,他決心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次機會,踏踏實實為阿裏做點事。

阿裏之緣讓生命閃光:記陜西理工學院援藏幹部黨軍國

陜西理工學院優秀援藏幹部黨軍國

  真情融入,為幹部教育傾心付出

  “出發前我想到了阿裏的條件艱苦,但是到達那裏時,看到的情況卻遠遠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艱苦”,黨軍國説,“氣候惡劣,交通不便,經常停電停水,冬天沒有暖氣供應,做出的飯半生半熟,缺氧嚴重,身體常感不適,辦公室和宿舍合二為一,阿裏地區新華書店還不如咱們校門口的書店規模大” 。然而,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他沒有害怕更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堅守,以一個共産黨員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事業心,義無反顧地全身心投入到支援阿裏的幹部教育事業中,而且一幹就是三年。   

  初來伊始,黨軍國一方面和他所援藏的阿裏地委黨校的幹部、教師們加強溝通交流,熟悉工作環境;一方面走街串巷,深入了解阿裏的歷史文化、民族風俗,和藏族同胞學藏語、唱藏歌、跳藏舞、吃藏餐,努力從感情、語言、習俗乃至生活方式上貼近藏胞。他甘當小學生,虛心向當地幹部群眾學習,真心與邊疆幹部群眾手拉手心連心,以真情催開友誼之花。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很快融入到了阿裏黨校的幹部教師、普通學員和當地群眾中,在感受到他們淳樸、智慧,堅韌、勇敢性格的同時,更感到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他把阿裏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在黨校幹部教育工作中,他把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內地先進的理念帶到課堂,在高原反應強烈、腸胃不適長達一個多月、只能靠每天喝稀飯度日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認真備課,精心開展課堂教學。他用藏族學員熟悉的語言作為講課語言,用藏族學員熟悉的事例作講課案例,針對藏族學員具體接受特點,將深刻的理論用通俗的教學語言表達出來,讓他們聽課後記得住、理解深、忘不掉。為了把最新資訊及時傳遞給學員,他克服資料短缺的困難,千方百計利用有限條件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讓學員每次學習都能體會到耳目一新的感覺。課餘時間,他深入阿裏地區的革吉、改則、噶爾等縣進行調研,了解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情況,及時掌握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為幹部思想教育和教學工作積累第一手材料。援藏三年來,他為阿裏地委黨校承擔了縣處級領導幹部、青年幹部、科級幹部、初中級專業技術人員政治理論專題培訓,企業管理人員、鄉鎮長、鄉鎮黨委書記社會管理專題培訓和科學發展觀專題培訓共58個班次;主講了深刻把握科學發展、繼續著力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精神,黨的十八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等專題講座60余場;培訓各級各類幹部1900余人次,其中培訓各類幹部794人,少數民族幹部548人。學員們喜歡聽他的課,更欽佩他的敬業精神,大家對這個陜西來的淳樸、謙遜、低調、敬業的大學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評價中常常充滿了敬意與感激之情。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西藏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