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援藏20年  >   援藏人物  >   正文

吳天為:青春無悔 信念更加巍峨

2014年07月16日 15:32:00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聽民聲、接地氣、做西藏的女兒”

  一到西藏,吳天為就給自己立下規矩:“想做事,必須先了解情況;接地氣,才能真正了解西藏。”

  然而,在氧氣稀薄的高原,“接地氣”絕非易事。縣裏、村裏的條件比拉薩艱苦,海拔更高,缺氧的考驗更為嚴峻。而吳天為堅持利用一切下鄉調研的機會,到縣裏,到牧區,到老鄉家裏……“本地幹部能做到的,身為援藏幹部也同樣要做到。”吳天為信心滿滿。

  3年來,從日喀則的“西藏糧倉”到阿裏的“古格王朝”,從林芝的“西藏江南”到那曲的“高原草甸”,處處留下了吳天為的足跡。她在牧民家裏喝酥油茶吃糌粑,週末穿上鮮亮的藏裝逛街,西藏已然成為吳天為第二故鄉。

  廣泛深入的調研,為吳天為開展援藏工作提供了依據。三年來,她多次參與自治區黨委全委會、人代會、經濟工作會、“十二五”規劃等重要會議文件、政策法規、專項規劃的起草工作;積極發揮服務推動作用,與同事們一起梳理匯總自治區“十二五”項目,想方設法與國家有關部門溝通協調,使自治區“十二五”項目方案提前獲批,同時全力協調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自治區“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順利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編輯了每年度《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白皮書》,努力做好自治區經濟運作分析等工作,儘量做到統籌全局、突出重點、講求實效,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特別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被選調到西藏代表團從事綜合文稿和資訊服務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我在北京的時候,雖然也堅持按時高品質地完成工作,但從不在工作仲介入私人感情。到了西藏後,我完全變了。為了儘快協調好一個項目,我可以動用我所有的關係,每天厚著臉皮蹲守在各部委門口,他們説你沒必要過來,等電話就行了,可這是我自己家裏的事啊,家鄉人民在等著我們的資金,等著我們的項目,我怎麼能不著急?”

  在吳天為的積極努力下,亞東地震災後重建、拉林鐵路前期工作、拉洛水利樞紐工程、金沙江上游水電規劃、雅魯藏布江上游水電規劃、國道317線類烏齊至丁青段、國道317線斜拉山至巴青段等重大項目得到了有效推進,推動西藏基礎設施建設開創了新局面。

  2012年6月,為了更好地深入基層、接觸群眾、融入西藏,吳天為開始兼任山南地區乃東縣縣委副書記,協助縣委主要領導分管經濟工作。從此,乃東成了吳天為的又一個家鄉。

  “作為藏南的主要交通樞紐,我們縣應該有自己的冷鏈倉庫、農貿市場,方便周邊的老百姓吃上更新鮮的食品。”通過大量走訪調研,吳天為掌握了乃東縣經濟發展、農牧民生産生活狀況的第一手資料,為開展工作提供了依據。

  在吳天為的積極協調下,乃東縣從國家發改委爭取補助資金,修建了冷鏈倉庫、農貿市場等,讓更多農牧民群眾享受到了社會進步的成果,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她還組織開展了《西藏牧區縣域發展與有效對口援助研究》、《山南地區系統性融資規劃》等課題研究,著眼于破解區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的突出問題,思考如何依託對口支援優勢,幫助乃東縣找到加快發展的支點、途徑。而這個一口一個“我們縣”的女幹部,也受到了乃東縣幹部職工的好評。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