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第十二屆湖北武漢臺灣周  >   圖片報道  >   正文

海峽兩岸青年大學生比拼創業項目 臺灣大學生女性子宮頸採檢棒獲特等獎

2015年09月25日 09:57: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來自臺灣的iSample團隊榮獲特等獎

  人民網武漢9月23日電 (張嬋)22日上午,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二屆湖北武漢臺灣周在武漢開幕。作為臺灣周的子活動,2015年海峽兩岸青年大學生實作型創新創業大賽也于22日落下帷幕。憑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對市場的準確定位,臺灣大學生的iSample子宮頸細胞自我採樣器和武漢理工大的自動駕駛貨車控制系統分別獲得了特等獎和一等獎。

  iSample:讓廣大婦女享有更美好的人生

  臺灣大學的一堂生醫創新與商業化選修課將6位來自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青年大學生集聚到一起。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堂選修課的“作業”讓他們獲得了2015年海峽兩岸青年大學生實作型創新創業大賽的特等獎。“很開心,預期的是前五名,沒想到居然獲得了特等獎,不過這也説明確實是有很多人需要我們的産品。”iSample項目團隊的顏碧瑩説。

  iSample項目産品是一款新型的女性子宮頸採檢棒,它將樣本採集方式由過去的病毒和細菌採集升級為通過細胞採集,讓婦女不用進到醫院,自己在家就可以進行細胞採樣,消除了女性因羞怯而不願及時就醫的隱患,便於及早發現病變細胞,以防止宮頸癌的發生。

  “當時之所以選這個題目,是因為我們有注意到婦女因為害羞而不願做婦科檢查的問題很普遍,國外有這種自我採樣的産品,但並沒有普及,更不用説國內了。”iSample項目團隊的陳倬介紹。全球每年有超過27萬的婦女死於子宮頸癌,但是超過3成的婦女,3年子宮頸抹片檢查,而原因卻是因為害羞、怕碰到男醫生、害怕隱私問題等,而這些問題在亞洲和中東一些國家表現尤甚。“所以我們希望能提供這些婦女一個子宮頸細胞自我採樣的方式,當做她們的另外一種選擇,讓她們享有更美好的人生。”

  據陳倬介紹,他們研發的iSample子宮頸細胞自我採樣器相對於市場上現存的同類産品來説,實現了精準定位和大面積採樣。而價格方面,使用iSample會比在醫院檢查優惠一半以上。未來他們團隊會帶著這個項目先由臺灣開始,成熟之後投入大陸市場。

  在這場海峽兩岸青年大學生的交流與切磋中,讓人感受到了文化和思維的碰撞。“這次到武漢來參加比賽,我感受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大陸學生在網際網路方面超厲害,很多APP、電子資訊的結合,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其實我們的項目也有檢驗結果,未來有一天如果iSample項目很成熟了,我們也會和APP、和網際網路相結合,檢驗結果可以直接從醫院發到手機,人都不用到醫院去。”

  E點靈創業團:技術的腳步永無止境

  來自武漢理工大學E點靈項目小組是該校汽車工程學院六位大二大三的學生,他們研發的《基於高速公路路況的自動駕駛貨車控制系統》獲得了2015年海峽兩岸青年大學生實作型創新創業大賽的一等獎。“我們都是武漢理工大汽車工程學院的,對汽車行業的熱愛促使我們想要研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就有了這個項目。”談到做這個項目的初衷,團隊成員趙鵬如是説。

  《基於高速公路路況的自動駕駛貨車控制系統》是一套控制機動車輛自動駕駛的裝置,機動車加裝這款裝置後,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汽車會啟動相關的感測器和控制系統,保證汽車在駕駛過程中保持合法車速,保持車輛在預設車道行駛,與其他汽車保持正確的跟車距離,實現自動駕駛。

  項目研發到現在已經過了半年的時間,這期間也並不是一帆風順。趙鵬介紹,自動駕駛的裝置研究到一定程度以後,團隊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究竟是要賣技術還是要賣産品?為此項目小組成員經歷了無數次的討論甚至爭吵,但最終這6位少年還是堅持最初的理念:做技術,要讓中國製造在世界市場上叫得響。“其實我們都是希望項目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要不斷技術創新,最後我們達成一致:研究一代,生産一代,銷售一代,以技術為主賣産品。我們是一個團隊,雖然有分歧,但這種分歧反而會讓團隊更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是一個團隊成長不可或缺的過程。”

  項目團隊介紹,眼下他們正在和東風公司洽談,下一步馬上要進行真車試驗,希望産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之後可以投入市場。“參加這次比賽,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和臺灣大學生的交流、和海峽兩岸專家的溝通,收穫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和經驗,雖然這個項目我們已經研究了半年了,但是技術的腳步,永遠沒有止境。”趙鵬説。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瑞艷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瑞艷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