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4年索契冬奧會  >   冬奧動態  >   正文

上千哥薩克勇士保衛索契 愛國傳統受普京肯定

2014年02月13日 13:27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哥薩克人在冬奧會期間守衛一座大橋。

  哥薩克人在冬奧會期間守衛一座大橋。

  前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中橫刀立馬、驍勇善戰的哥薩克人讓人印象深刻,如今他們再度承擔起為俄羅斯保駕護航的任務。索契冬奧會期間,俄羅斯當局委任近千名當地哥薩克人協助軍警維持治安。頭戴卷毛帽、身著傳統服裝的哥薩克成為索契一道特殊風景線。

  早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前一個月左右,哥薩克就已經開始在奧運場館以及周邊地區巡邏。位於庫班的民間組織哥薩克軍團挑選出410名骨幹在內務部門進行專門培訓。這些人年齡在25至55歲之間,在道德與心理層面上比較優秀,具有足夠生活經歷並且在軍隊服過役,了解基本法律常識。冬奧會開幕後,哥薩克安保隊伍從400人增加到1000人左右。他們的日常巡邏範圍包括奧運場館、奧運村以及索契市的各個出入口、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站等。執勤中,兩名警察與一名哥薩克人三人成伍,哥薩克人不配發槍支和其他武器,也無權對嫌疑對象實施抓捕。遇到可疑分子,他們可對其進行盤問,並通知軍人或警察。在警察逮捕違法犯罪分子時,他們以拳腳相支援。

  威武彪悍、不畏嚴寒是這支哥薩克隊伍的重要特徵。美國《石板》雜誌採訪了兩名哥薩克人。當時的氣溫接近零下10攝氏度,兩人的鬍鬚上還留著冰碴。但記者注意到,兩人連個哆嗦都不曾打過。其中一人得意地説:“希特勒攻打莫斯科時,當時的溫度可是零下40攝氏度。”“寒冷的天氣對哥薩克來説是家常便飯。”除了過人的身體素質,哥薩克人還具備另一個無可比擬的優勢:他們對索契周邊環境格外熟悉。據索契市中部哥薩克社區的一名負責人尼古拉庫茨講,哥薩克人對這個區域的環境、風俗瞭如指掌,心懷不軌的陌生面孔很難逃過他們的眼睛。對於哥薩克人在冬奧會中的作用,兩屆奧運越野冠軍阿裏亞比耶夫認為,冬奧會的安保應該是世界水準的,但也不應過度。這些哥薩克勇士恰好能為索契奧運增色,在關鍵時刻也是能出手相助的安保力量。

  事實上,早在2012年,克裏斯諾達爾邊疆區就已經試用哥薩克人協助維護當地治安。在當地居民與外來者發生若干次衝突之後,行政長官亞歷山大特卡喬夫宣佈要組建哥薩克護衛隊,主要是以文明的方式,不攜帶任何武器協助警察整頓社會秩序,盤查外來人員。雖然許多北高加索共和國居民稱這種做法是搞極端民族主義,但哥薩克護衛隊仍被保留下來。亞歷山大特卡喬夫曾盛讚哥薩克協警的重要作用:“你們警察做不到的事情,哥薩克人能做到。”俄總統普京也曾稱讚過哥薩克協警的工作效率高過警察。有報道稱,莫斯科市一個鄰近集市的路段秩序混亂,車輛胡亂佔道、不法商販橫行。2012年11月底,當兩名哥薩克開始在這個路段巡邏後,“一切都恢復了秩序”。

  哥薩克在突厥語中意為“自由自在的人”。西元15世紀,俄羅斯和烏克蘭等民族中的一些農奴和城市貧民從俄羅斯遷至東歐大草原,漸漸形成成千上萬個哥薩克部落。在沙俄時期,能徵善戰的哥薩克作為沙皇的雇傭兵團參加了歷次重大戰役。蘇聯時期,政府實行的移民同化、稀釋政策使得哥薩克族群的人數大大減少。蘇聯解體後,哥薩克人的傳統又開始復興。哥薩克人信奉東正教、宣揚愛國主義,這些與俄總統普京強調的“以傳統價值觀抵禦外來文化入侵”的觀點不謀而合。2005年,普京提出《關於俄羅斯哥薩克人的國家義務》議案,保護哥薩克人的傳統。《環球時報》記者曾到過俄羅斯哥薩克人比較集中的羅斯托夫州,在莫羅佐夫斯克市參觀了一所哥薩克學校,其開設了一些哥薩克歷史與傳統課程,學校裏有小型哥薩克特色服飾博物館。索契冬奧會也對宣傳哥薩克傳統文化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加拿大《環球郵報》稱,當地越來越多的男孩開始報考哥薩克人開設的學校,學習他們的格鬥術、劍術以及傳統的東正教教義。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