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4年索契冬奧會  >   冬奧動態  >   正文

資料:遲遲不來的金牌突破

2014年02月12日 10:5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速度滑冰是冬奧會的金牌大項、傳統大項,也是中國運動員實現冬奧會獎牌零的突破的項目。然而,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等項目先後實現突破之後,中國運動員在速度滑冰項目上屢屢與金牌失之交臂,令人遺憾。

  早在1963年,羅致煥曾經在速度滑冰項目上奪得世界冠軍,這也是我國在速滑項目上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1979年,國際奧會恢復了中國在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合法地位。翌年,中國參加了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的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在參加的前三屆冬奧會上,中國運動員處於學習階段,與理想成績相距甚遠,在速度滑冰項目上也不例外。

  1984年,當時的國家體委開始籌備組建速度滑冰國家隊,中國吹響了冬奧會獎牌零的突破的號角。在隨後的數年時間裏,以王秀麗、葉喬波為代表的中國運動員水準提升很快。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的速滑項目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1990年,王秀麗在世錦賽上奪得速滑1500米金牌,這也是時隔27年之後中國速滑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1992年,在法國阿爾貝維爾舉行的第十六屆冬奧會上,葉喬波在女子1000米和500米項目中獲得兩枚銀牌,實現了中國速滑項目冬奧會獎牌零的突破。在500米比賽中,因為換道時同組的蘇聯運動員沒有按照規則規定給當時處於領先的葉喬波讓道,兩人發生了碰撞,影響了葉喬波的成績。否則,葉喬波有望獲得金牌。

  兩年之後,在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上,老將葉喬波帶著傷腿頑強拼搏,以一枚銅牌光榮謝幕,贏得了全世界的讚譽。

  在隨後進行的1998年長野冬奧會和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由於對新冰刀、新技術的適應等問題,中國速滑運動員的成績出現較大滑坡,連續兩屆未能獲得獎牌。

  在新的奧運週期,王曼麗、任慧、王北星等選手的崛起讓中國隊在速滑項目女子500米項目上重燃金牌夢想。可惜的是,在都靈冬奧會前的訓練中,教練組的調整和安排稍欠火候,王曼麗未能在冬奧會上發揮最佳水準。結果,女子500米金牌被俄羅斯老將朱洛娃奪走,王曼麗以0.21秒之差屈居亞軍,任慧獲得銅牌。

  4年之後,韓國名將李相花異軍突起,再次出征溫哥華冬奧會的王北星獲得銅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