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4年索契冬奧會  >   冬奧動態  >   正文

前速滑女王佩希施泰因失了比賽得了新人生

2014年02月10日 13:43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41歲352天,冬奧會5金得主克佩希施泰因以索契冬奧會女子速滑3000米年齡最大的運動員身份出場,獲得第四名。只差一點,她就會再次創造紀錄,比如唯一一位在六屆冬奧會獲得獎牌的選手,比如冬奧會歷史上年齡最大的個人項目冠軍。但最終,她還是沒能敵過年輕的後輩。

  佩希施泰因與比她小18歲的挪威人伊恩雅滕同組出戰。前半程,她有力的滑行顯示出了冠軍的氣勢,不僅始終將恩雅滕甩在身後,時間也優於領先的俄羅斯選手奧格拉芙。但2800米後,佩希施泰因速度漸緩,最終以4分05秒26結束比賽,比她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創造的冬奧會紀錄慢了將近8秒。

  比賽結束,佩希施泰因依然精力充沛,快步略過記者,丟下一句:“一會兒回來。”

  等到真的返回時,她面對黑壓壓的記者兩句話沒有説完,就哭得不能自已,溜回運動員休息區平靜了一會兒,才重新面帶微笑繼續接受採訪。

  “我真的已經盡力,你們都看到了。這個名次很正常,我賽前就説過,冠軍到第六名都是有可能的,雖然我自己並不太滿意,”她説。

  在佩希施泰因看來,年齡根本不是她失利的原因。她覺得,如果不是冰場有點慢,她可以表現得更好。

  “這塊冰場有點慢,迫使我要多邁步,可我根本不適應這樣的比賽節奏,”她説。

  當天的比賽中,荷蘭選手埃烏斯特拿到她第三塊冬奧會金牌,可佩希施泰因依然是最令人矚目的明星。德國記者德拉伕説,他對佩希施泰因感興趣,是因為這麼大年齡還在繼續征戰奧運會。但對外國記者來講,這位女警官的傳奇經歷才更吸引人。

  從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開始,佩希施泰因連續四屆比賽都有金牌入賬。算上1992年冬奧會的銅牌,她一共獲得9枚奧運獎牌,並贏得諸多世錦賽和世界盃冠軍。

  但在2009年,佩希施泰因的人生陷入了低谷。由於一系列血液檢測數值異常,她遭到國際滑冰聯合會禁賽兩年處罰。

  判罰佩希施泰因的依據,就是現在的運動員生物護照雛形。這種技術會長時間跟蹤運動員進行多次血檢,通過縱向數據比對尋找異常情況。由於這種技術只能發現血液指數變化異常,而無法具體告知運動員使用了何種興奮劑,誕生之初一度受到法律與科學的雙重挑戰。而佩希施泰因在傳統的興奮劑檢查中從未出現過陽性結果,她便借此上訴到了國際體育仲裁法庭。

  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維持處罰。佩希施泰因不服氣,又上告到瑞士最高法院,後者在2009年12月判決,允許她參加當年的鹽湖城世界盃,以獲得奧運積分。即使如此,佩希施泰因還是因成績不佳錯過了溫哥華冬奧會。

  惱怒不已的佩希施泰因又將國際滑聯告上了瑞士聯邦最高法院,稱他們在比賽中有舞弊行為,要求刑事處罰,法院在2010年駁回她的訴訟,維持禁賽。這期間,佩希施泰因一度因為壓力過大而精神崩潰。

  2011年2月,佩希施泰因復出,當年就在單距離世錦賽獲得兩塊銅牌。但她沒有忘記和國際滑聯的恩怨,2013年又提出民事訴訟,要求國際滑聯和德國滑冰協會賠償470萬美元。現在官司還沒有打完。

  儘管如此,佩希施泰因還是慢慢走出了陰影,特別是在男友馬格羅斯陪伴下,她迅速地恢復了狀態,重返奧運賽場。雖然比賽成績一般,但個人生活卻有聲有色。

  “他是我的伴侶、精神導師,是我的一切,我什麼事都依賴他,”德國女漢子這樣描述她與男友的關係。“如果不是他,我不會站在這裡。他現在就在索契陪我。”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新華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