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4年索契冬奧會  >   中國軍團  >   正文

中國冰壺何去何從

2014年02月21日 11:0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片來源:本報記者王霞光、新華社記者龔兵 製圖:張芳曼

  “我把自己所有的知識都教給了這些隊員,我為勝利付出了一切,包括想盡辦法戰勝我的祖國的球隊,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讓我評價自己的付出,我會説是110%。”伴隨著這番話,中國冰壺隊的加拿大外教馬塞爾羅克即將結束自己為期10個月的合約。索契當地時間2月19日晚,中國男子冰壺隊在準決賽中以6:10輸給了加拿大隊,將與瑞典隊爭奪一枚冬奧會銅牌。無論最終是第三還是第四,中國男隊都已創造歷史最好成績。

  男隊闖進四強,創造歷史最好成績;女隊名列第七,多少留下了一些遺憾

  當第十局加拿大隊的三壘選手將中國隊在大本營內的冰壺清空之後,中國隊隊長劉銳無奈地提前認輸。雖然中國隊還有3支壺沒有擲出,但當時6:10的比分從理論上都排除了中國隊翻盤的可能性。“我們都盡力了。”劉銳説。索契冬奧會的十幾天裏,這支男子冰壺隊已經創造了不少驚喜,在迴圈賽中連克世界勁旅瑞典隊和上屆世錦賽冠軍英國隊,讓人們意識到冬奧會的獎牌並非遙不可及。

  與創造歷史的男隊相比,曾是世界冠軍的女隊則多少留下了一些遺憾。在迴圈賽最後3場比賽之前,她們還以4勝2負的成績排在並列第二。最後3個對手日本、丹麥和瑞士隊,只要拿下一個,就有很大可能晉級四強,可惜中國女隊最終連輸了3場,無緣準決賽,最終名列第七。隊長王冰玉和隊友們的付出不會比別人少,但賽場上的殘酷還是發生在了她們身上。

  儘管最終未能雙雙晉級四強,但中國冰壺隊還是在索契向人們展現了自己的進步。對於這個成績,外教馬塞爾功不可沒。“我帶來了很多東西,我傳授給他們經驗,我教授給他們知識,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導師,讓現在的隊員們以後能夠作為教練在更長的時間內取得進步。”馬塞爾説。

  中國目前註冊的冰壺運動員只有不到200人;接觸過冰壺的非專業人士寥寥無幾

  中國男子冰壺隊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但與此同時,中國冰壺發展後繼乏人的局面也再次引發了關注。王冰玉説,這可能是她的最後一屆冬奧會,隊伍中的其他選手也有如此打算。男子冰壺隊中有3人已經參加了兩屆冬奧會,還能堅持多久,同樣未知。如果這些征戰多年的“老面孔”告別賽場,誰又能扛起中國冰壺的大旗?

  “冰壺在中國已經發展了10年,但是真正打冰壺的人還是不多,從群眾基礎上看,我們比別的國家差很多。”男隊隊員徐曉明一語中的。相比冰壺強國加拿大多達130萬的冰壺人口,中國目前註冊的冰壺運動員只有不到200人,隊伍在選材、育才等方面一直都面臨難題。2012年,女隊隊員柳蔭在結婚生子後重返國家隊,其中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冰壺運動在中國基礎薄弱,中國隊少了“四朵金花”中的哪一個,實力都會大受影響。

  目前在國內,除專業運動員外,接觸過冰壺的人寥寥無幾。專業的冰壺場地也並不多見,不僅人們在生活中很難見到,就連專業隊也一度因為難以找到合適的訓練場地而倍感苦惱。

  中國冰壺在國際賽場取得佳績,目前主要依靠的還是“精英化”模式,不過一次次的成績突破,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冰壺。從了解到熱愛,再到參與,總是需要一個過程。溫哥華冬奧會,中國冰壺首次出現在冬奧賽場,引發了人們對這項運動的思考和討論,索契冬奧會後,冰壺的發展又將迎來怎樣的契機?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