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   圖片報道  >   正文

中國一對一突破三大貿易協定 上海自貿區是TiSA試驗地

2013年09月29日 11:33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9月24日,有外媒報道稱,中國正在推進TiSA(國際服務貿易協定)談判,已經與美國進行了幾次會議,同時中國也在與歐洲積極推進談判。

  TiSA被國際貿易官員稱為“WTO的喪鐘”,涉及全球每年4.3萬億美元的服務貿易,覆蓋70%全球服務貿易,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貿易戰略的主要支柱之一,與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TTIP)、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協定(TTP)組成“金三角”。

  昨日,一位接近核心的國際組織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中國暫未正式加入TiSA談判,而TiSA必須建立在GATS(WTO框架下的服務貿易協定)的既定法律框架下,因此不存在WTO如何應對TiSA挑戰的問題。

  一位接近核心的中國官員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國在美國主導的自由貿易協定框架內,不可能有任何進展,惟一能做的只是觀察。不過,這位官員表示,“馬上要舉行的WTO印尼巴厘島會議上,中國將努力取得重大突破。”不過,他不願進一步透露該突破的具體內容。

  在美國主導的三大框架下,中國該如何突破?實際上,“一對一”正在成為更受歡迎的模式。馬爾他總理約瑟夫穆斯卡特日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歐盟許多國家都非常樂意與中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但更希望各國單獨談判,而非以歐盟的名義。

  倒逼中國改革

  中國服務貿易嚴重缺乏國際競爭力。《國際金融報》記者從WTO今年7月公佈的全球數據統計,2012年全球服務貿易4.3萬億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約19.1%,然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之一,服務貿易佔全球的比例只有4%左右。

  對於這一現狀,國家發改委國際經濟合作研究室主任張建平很擔憂,他説,“儘管中國貨物貿易很有競爭力,但服務貿易比較弱,甚至不如印度、印尼。服務貿易逆差很大,如教育、醫療、金融都是逆差,嚴重缺乏國際競爭力。”

  因此TiSA談判一旦啟動,將逼迫中國進行重大改革,包括金融改革、産業結構升級等,多位專家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如果中國真的加入TiSA談判,這將是中國深入改革、堅定改革意願的標誌。”復旦大學國際投資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袁堂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服務貿易談判將推動中國進一步深入改革。

  上海自貿區正好將成為中國跨出這一步的重要試驗田。張建平表示,“上海自由貿易區將作為國際服務貿易協定的試驗基地,中國在正式達成服務貿易協定之前,通過上海自由貿易區積累經驗,為協定的具體條款如負面清單的設置提供借鑒。”

  更敏感的試驗體現在金融服務業。袁堂軍表示,“高水準服務貿易協定的談判和實施將倒逼中國金融改革。服務貿易協定的意義最主要就在於國際投資、國際金融往來,金融、資訊、通信等領域將是改革的重點。中國加入高水準的服務貿易協定長期來看將有利於中國改革深入,儘管短期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適應。”

  “打掃屋子再請客”

  那麼金融會否像此前的貿易協定,進入負面清單,暫時躲進“避風港”?這次不會。張建平對記者表示,“我相信金融領域不會出現在負面清單中,儘管金融行業的少部分細分領域可能會受到一定保護。”

  金融服務業失去負面清單的保護,會否加大金融改革風險?此前數位歐洲經濟學家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中國急於金融開放將給中國帶來嚴重的金融風險,威脅經濟穩定。袁堂軍也同意這樣的擔憂,“中國一定要先調整好內在,把自己調整好,再去對接國際。”

  彭博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達納尓多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我認為中國一貫的作風是非常明智的,用中國人的老話就是‘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目前國內研究缺乏充足經驗也是事實。記者採訪了多位國際經濟領域的中國專家,多位專家表示中國對服務貿易許多領域的談判還非常陌生,國內對服務貿易研究還缺乏實際經驗。中國智庫“金融四十人論壇”此前發佈的報告也認為,“中國對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的TISA等更高標準國際自由貿易協定,還普遍存在著理論研究和評估不足。”

  不過,對外開放可以增強內在力量。袁堂軍和張建平都向記者分析,加入服務貿易協定可以彌補中國國際競爭力嚴重缺乏的不足,對促進中國服務業效益提升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大有裨益。張建平不同意許多人對中國服務業將受到衝擊的擔憂,他向記者分析,“所謂對中國的衝擊,不可一概而論,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有正有負,甚至同一個行業內部細分的領域又有巨大差別。”

  “一對一”更有效

  馬爾他總理約瑟夫穆斯卡特在達沃斯論壇上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歐盟許多國家都非常樂意與中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但歐盟內部問題實在讓人為難,當記者問到“歐盟各國普遍希望以歐盟名義,還是各國獨立跟中國談判”時,他嘆了口氣,對記者説,“老實告訴你……更希望單獨跟中國談。”他繼續分析,“這樣,各個國家都能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且談判比較方便協調,以歐盟為單位的話,太過複雜。”

  與歐洲多國政要交情甚篤的頓特大學教授威爾費瑞德凡德維爾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分析,真正決定歐盟發展方向的,不是德國、法國這樣的大國,而恰恰是馬爾他這樣的小國家,他們才是歐盟能否取得突破的關鍵,眾多小國家意見難以統一,導致歐盟許多決策遲遲不能通過。歐盟實行一國一票,而許多國家的民族獨立感非常強烈,只有明確得到利益,才會支援歐盟決議。

  威爾費瑞德凡德維爾向記者形象地演示,“表面上,各國都説‘我們堅決支援歐盟’,但到了實際投票,或者要出錢的時候,各國就説‘歐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呢?那些大國家才有好處呢!’”

  而歐盟與美國的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即TTIP)也因為歐盟內部的重大分歧,從高調宣佈開始,卻至今未取得進展,反而導致歐盟內部的隔閡進一步加深。

  不僅歐盟內部分歧巨大,歐盟與美國也存在方向性的分歧,在談判路徑上意見不一,因為歐盟主張協議需緊貼現有GATS條款,消除其他國家對TiSA談判的陌生感;而美國則更為激進,主張採用列“負面清單”的方式進行談判。中美目前啟動的投資自由協定,採用的正是負面清單模式。

  儘管中國大陸尚未正式加入談判,但《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歐盟了解到,除了中國大陸尚未正式宣佈加入TiSA,中國香港、中國臺灣與歐盟的談判已經與其他21個國家的談判同時進行。

  TiSA已經讓許多中國的重要夥伴難以割捨。就在今年6月,歐盟還表示,“TiSA可能的未來是,將缺少最主要的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巴西、印度及其他東盟國家。”而7月,新加坡宣佈考慮重新加入TiSA。

  不過,張建平並不認可TiSA將敲響WTO喪鐘的説法,他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美國主導的新貿易格局談判都還面臨重大困難,而且即使談判成功,也只是局域性貿易協定,而WTO是全球性的、涵蓋主要經濟體的多邊貿易協定,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力巨大。”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國際金融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