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  >   滾動播報  >   正文

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僅有1.6萬名字被找到

2014年12月12日 11:05: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30萬遇難者,不可能一個個數得過來”

  新京報:中日學界一直爭執的焦點是什麼?

  張憲文:從2000年開始,也就是小泉純一郎任日本首相期間,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都糾葛在一起。南京大屠殺的問題也是日本和中國糾結的歷史問題的焦點。現在的最大問題是遇難者人數的問題。

  2006年,日本外務省派人來訪南京。我與兩位女領事進行了談話,不久後日本外務省網站上報道稱根據現存材料,日軍在南京對於非戰爭人員的殺害是事實。但是對於遇難人數的問題,外務省不予置評。

  新京報:在事實和人數的糾葛上,你怎麼看?

  張憲文:每年8月15日,日本一些極右分子會穿著軍裝走向街頭,舉著“南京大屠殺是謊言”的牌子。但是日本政府的官員在近幾年並不敢在公開場合否定南京大屠殺是存在的。

  我們通過10年跑了8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德國等。近110位老師進行史料的整理和翻譯。最終,我們徵集了近4000萬字進行出版。這些材料都是南京大屠殺的證據,無法被抹殺。

  我一直強調,不要走進日本製造的陷阱,不能因為數字模糊焦點。30萬的遇難者,我們不可能一個個數得過來做登記。我在日本也曾説,談30萬人數問題有三個前提,第一是否承認日軍在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第二是是否承認這是極度殘忍的,第三是是否承認殺害百姓和放下武器的軍人是違反國際法的。如果承認這三條,那麼人數問題是可以討論,但這種討論必須是在學者間。

  “南京大屠殺不是一個地方性事件”

  新京報:現在的研究環境和以前有所不同?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張憲文:現在申請大屠殺的研究項目比較容易得到資助,因為大家都重視。我們下一步打算把這些史料都翻譯成英文和日文。但是找翻譯者很貴,一個漢字收一塊錢,比如40萬字,就要付40萬人民幣。為了讓外國人了解南京大屠殺不是那麼容易的,他們來旅遊時,去紀念館能看到。但如果不來的話,就沒有渠道理解。

  新京報:對於今年首次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你怎麼看?

  張憲文:紀念館成立後20多年的紀念活動都是地方性,最高也就是省一級的紀念活動。雖然一些國家領導人曾來參觀過紀念館,但是從沒有以國家的名義舉行紀念活動。

  其次,對於國家公祭的認識也在發展。南京大屠殺不是一個地方性事件,南京百姓和軍人在大屠殺中遇難,應該説是為國家民族犧牲。(李丹丹)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京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