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李克強訪訪歐亞三國  >   滾動播報  >   正文

新常態下看改革(2014年經濟形勢述評③)

2014年12月10日 09:5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新常態下看改革(2014年經濟形勢述評③)

  12月4日,《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免費接受義務教育、平等勞動就業,機動車登記、辦理生育服務證……居住證持有人可以和戶籍人口享受同等的權利、便利。時近年底,作為戶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將落地的新居住證制度又為城市裏的異鄉人送去暖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結號。2014年,成為深改元年,懷著偉大復興夢想的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間”。

  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單,讓改革成為新常態

  2014,農曆馬年。這一年,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換擋降速”,面臨嚴峻挑戰,但改革依然“快馬加鞭”,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好戲連連。

  改革決心前所未有。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7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架構,深入細緻調查研究,研究部署包括司法體制、財稅體制、戶籍制度等重大改革事項,透過緊鑼密鼓的日程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改革的堅定決心清晰可見。

  “以往,經濟增速放緩時,發展與改革往往會彼此割裂,形成發展重走老路、改革停滯不前的局面。”二十國集團與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認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改革不但沒有暫緩,前進腳步反而越走越快。改革成為發展的“新常態”,彰顯新一屆領導集體讓發展和改革互動的鮮明理念。

  改革領域不斷擴圍。

  從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構建“橄欖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從適時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實行“單獨兩孩”,到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管住“車輪上的鋪張”;從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到加大環保指標考核權重;從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到推動黨風廉政建設……

  著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重點領域突破前行。

  改革舉措密集出臺。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分解為336項重要改革舉措,今年計劃完成80項。從年初開始,改革就呈現“加速度”。

  1月,鐵路運輸、郵政業相繼啟動營改增試點;2月,“新農保”和“城居保”並軌;3月,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方案確定;4月,國家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辦醫;5月,建立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有心人會發現,幾乎每個月都至少有一項激發市場活力、增添經濟動力的改革舉措問世。

  “快馬加鞭,一鼓作氣,這樣的強度使人們對改革更有信心。”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説。

  改革力度超出預期。

  一紙戶籍,仿佛一堵高墻,將城裏人與農村人分隔于墻的兩邊。給戶籍鬆綁,解決農民進城的身份之困,戶籍制度改革不僅關乎億萬百姓的切身利益,也直接關係到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成敗。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直面改革難點破“堅冰”,力度可謂空前。

  和戶籍制度改革一樣,一批具有結構支撐作用的改革“重頭戲”今年陸續啟幕:司法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打攻堅戰,動“真刀真槍”,一些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多年未有進展的改革,得以強勢推進;一些直接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正在一步步從體制機制上得到破解。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單,讓2014年成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以問題為導向,上下結合,以點帶面,改革破浪前行

  改革進入啃“硬骨頭”階段,策略尤其重要。改革無坦途,方法正確,方能事半功倍,破浪前行。

  ——問題導向,改革直指體制機制難點痛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為導向,立足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衝破藩籬,啃硬骨頭,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

  一直以來,審批程式繁雜屢遭創業者吐槽。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開門的第一件大事。今年前11個月,35次國務院常務會議,25次提到簡政放權。簡政放權成為“高頻詞”的背後,是新一屆政府著眼于使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以行政體制改革推進自我革命的決心。截至11月底,國務院先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已超過700項。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抓住了‘牛鼻子’,有利於經濟健康發展,使後續改革順暢推進。”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如是評價。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

  城鄉養老並軌為人們提供了“老有所養”的制度保障;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著眼于促進教育公平;中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讓進城務工人員的身份不再尷尬……每一項改革的推進,都牽動億萬群眾的心,都關乎億萬家庭的福祉。

  ——上下呼應,改革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互動。

  改革進入深水區。注重頂層設計,自上而下推動,改革才能凝心聚力。億萬人民是改革主體,尊重基層首創,鼓勵先行先試,改革才能熱潮滾滾。

  今年1—10月,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以科技型企業為主的北京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6.9%。逆市上揚的背後,是人才激勵、科研經費等多項先行先試的改革舉措帶來的活力。

  國家層面,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建立産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各項改革“力挺”創新驅動。在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的征程中,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上下呼應。

  ——點面結合,改革兼顧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

  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必須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但是,全面並不代表遍撒胡椒面,深化改革應選擇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對改革大局尤為關鍵。

  上海自貿區是改革以點帶面的生動例證。成立一年多來,上海自貿區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取得了一系列可複製的新成果,為在全國範圍內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了新路、取了新“經”,試驗田上培育出的種子,未來將在更大範圍內播種擴散,開花結果。

  結構更優化,市場添活力,民生多亮點,改革成效日益顯現

  改革是最大動力,改革也是最大紅利。一年來的改革,成效正日益顯現。

  改革,助推結構調整。

  從今年6月起,電信業被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生活服務業也納入後續試點範圍。隨著營改增的不斷擴圍,稅制改革讓服務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受惠于服務業快速發展,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速和比重繼續超過第二産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領先地位。

  産業領域,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長均快於工業整體增長;消費領域,網購、電子商務等新業態迅速成長;投資領域,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勢頭良好。企業創新能力增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自主産品銷售向好……今年以來,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正在孕育新突破,整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態勢明顯。結構優化成為今年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改革功不可沒。

  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白手起家辦公司,以前真是不敢想,現在‘零首付’也能註冊公司,真方便。”不久前,何麗萍在吉林省政府政務大廳工商窗口順利拿到了營業執照,成為中國創業大軍中的一名“新兵”。從登記諮詢、名稱核準到領取營業執照,何麗萍只花了3個工作日。

  一元錢辦公司、簡化住所登記、改年檢為年報……一系列改革舉措,向市場、向社會放權,激發了社會投資和創業熱情,增強了市場主體發展信心。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3—10月新登記註冊企業同比增長56.2%,成為帶動就業的重要力量。

  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創新鼓勵社會投資,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推進,民營銀行問世在即;農産品、資源性産品、公共服務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繼續深化……著眼于使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提升經濟內生動力,改革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

  改革,促進民生改善。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改善,合著改革的節拍。

  曾經,“寒門難出貴子”。2014年,國家啟動實施農村學生單獨招生、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地方重點高校招收學生專項計劃。機會公平,讓“知識改變命運”更有希望,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較上年增加了11.4%。

  放寬棚改企業債、創新推出項目收益債,金融創新破解保障房建設資金瓶頸,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470萬套以上;放寬社會辦醫主體和服務領域,政策鬆綁豐富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建管並重”的綜合管理協調機制破解垃圾圍城、城市內澇;根治“九龍治水”之困的頂層設計保證食品安全……強基礎、促公平、補短板,民生難點變成亮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成為人們越來越真切的感受。

  改革未有窮期,改革明日可期。中國經濟以改革姿態進入新常態,壯麗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