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金秋送爽時節,新中國即將迎來六十五華誕。65年,記錄著一個國家砥礪奮進的壯闊歷程;見證著一個民族邁向復興的耀世榮光。
為紀念新中國成立65週年,從今天起,新華社推出“築夢中國”融合報道。通過“滄桑巨變”“家國夢想”“攜手共進”“趕考路上”“慶典喜悅”五大板塊,觀照歷史與現實、小家與大家、國內與國際等各個方面,集中播發一批文字、圖片(表)、音視頻和網路及新媒體稿件,多層次、全方位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領域的發展變化,記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帶領人民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新進展,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共創美好未來。
新華網北京9月14日電(記者車玉明、劉錚、何雨欣、安蓓)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65年的變化天翻地覆。中國由貧弱走向富強,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改革,釋放出億萬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活力;
改革,激發起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朝氣和不竭動力。
改革成就今日中國,是創造舉世矚目成績的法寶
9月1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新建的遊客中心啟用,迎來第一個接待高峰。中秋小長假期間,平均每天有近千人前來小崗村,參觀大包乾紀念館,探尋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感受敢闖敢幹的氣魄。
這個載入了我國改革開放史冊的地方,正經歷新一輪改革:土地確權完成後,近六成耕地已流轉,高標準現代農業方興未艾。
葡萄採摘園、農家樂、紅色旅遊等特色産業的發展,使得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去年超過1.2萬元,而1978年時僅為20元。除了特意保留下來供人參觀的幾間土坯房外,這裡滿眼都是粉墻黛瓦的新房,半數村民住進了單門獨院的小樓。
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工廠到礦山……回顧共和國成立以來的65個春秋,改革大潮一浪高過一浪,無數人的命運由此開啟新篇章。
9月8日,美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十八層,阿里巴巴啟動了為期10天左右的IPO路演,第一場就吸引了眾多媒體和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原計劃500人的現場涌進了800多人。
由於投資者認購充足,阿里巴巴計劃提前結束新股預訂,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將於一週內如期在紐交所上市。外界預計其首次公開募股融資額將在200億美元以上,創下美國IPO融資額之最。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是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成功企業家之一。改革開放催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變了馬雲的人生,而馬雲阿里巴巴創造的網購和支付信用體系,又改變了數以億計的中國人的命運。
今天,無論是鄉土中國、繁華都市,還是虛擬世界的網際網路經濟,不斷深化的改革正以點石成金般的神奇“魔力”,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7月初,2014《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揭曉,中國上榜企業達到100家,位列世界第二。
英國《銀行家》雜誌最近公佈的2014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中國四大銀行均位列前茅。十多年前,中國的商業銀行還被打上“技術上已經破産”的標簽。是一系列金融改革,帶來了中國商業銀行今天的發展。
今年3月份,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佈報告稱,2013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量首次超過20萬件,其中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中興公司和華為公司均位列全球企業專利申請量的前三甲。離開了科技體制改革,這一切不可想像。
“改革對中國的改變是深刻的、全方位的。可以説,每當重大改革推進、形成新一波改革大潮之時,就是中國經濟發展較快、社會進步明顯之刻。而每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遇到較大的困難和阻礙之時,就是新一輪改革醞釀、推進之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改革無止境,攻堅期的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雖然創業不過短短4個月,但上海蘇德防腐保溫工程有限公司經理程真峰已很在狀態。
今年5月,蘇德公司以300萬元的認繳資金註冊成立,只用了3個月,就通過消化吸收掌握了德國先進的保濕與防腐技術,獲得多家船舶公司訂單。
“‘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國家為像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快速進入市場打開了通道。”程真峰對簡政放權感受深切,對企業前景信心滿滿。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産黨人更高地舉起改革旗幟,把改革推進到嶄新的歷史階段。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去年以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一個個政策措施、一項項決策部署連續推出。
從取消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到削減近三分之一財政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從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啟動,到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破冰;從允許民營資本設立銀行,到農産品、資源性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深化……這是一場千帆競發的全面改革行動。
公車改革、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這是一場破瘴除疾、真刀真槍的深化改革行動,人們期待已久的一系列改革相繼拉開序幕。
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廢除勞教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終結“農”與“非農”的歷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力度加大,深化招生考試製度改革……這是一場民生領域改革的再深入。
空前的力度、實在的措施——一些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多年未有進展的改革得以推進,一些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冰開始化解。
求真務實,敢於碰硬——在新中國成立第65個年頭,進入深水區的改革舉措一經落實,就給經濟社會發展持續釋放出新的動力和活力。
9月的蘇州,陰雨綿綿,高新區內一派生機。
坐在電腦前,萬都底盤部件(蘇州)有限公司管理部長林宰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以前,公司經營中産生的運費成本,是按照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後,我們單獨成立了專門的物流企業,這一塊稅率降為11%,意味著公司整體稅負降低。”
為最大限度享受“營改增”政策紅利,萬都公司調整發展戰略,把科研、物流、銷售等相關服務業都分離出去,原有製造企業專做主業生産。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錯綜複雜,發達國家經濟復蘇艱難曲折。我國經濟已進入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實現經濟的轉型發展。
正如“營改增”帶來的紅利正在千千萬萬企業內部釋放,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舉措,使得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得以更好發揮,提升了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步伐越走越穩。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