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抗戰70週年  >   要聞  >   正文

中央黨史研究室:敵後戰場抗擊了60%日軍

2015年08月14日 08:23:00 來源: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朱基釵)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13日説,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是抗戰相持階段的主戰場。從抗戰全局來看,敵後戰場的發展壯大,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逐漸成為主戰場,為贏得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高永中是當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上,介紹抗日戰爭敵後戰場以及中國共産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時作上述表述的。

  他介紹,中國共産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一論斷由來已久。最早提出者是毛澤東同志,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就兩次強調這一觀點。“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是根據歷史事實,經過充分論證,得出的客觀公正的結論。”

  在談到國民黨在抗戰中的作用時,高永中表示,國民黨在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民黨組織了一系列正面戰場的大會戰,在戰略防禦階段,為打破亡國論,使抗 戰進入相持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正面戰場的戰役雖然敗多勝少,但是大量消耗了日軍的實力。有眾多的國民黨愛國將士,血灑疆場,為國捐軀,可歌可泣。”

  高永中強調要客觀公正地評價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關係,兩個戰場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關係。“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敵後戰場逐漸變為主戰場。敵後遊擊 戰的重點是面而不是點,是持續而不是階段,是整體而不是個別,是戰略而不是戰役。實質上,敵後戰場是抗戰中一場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特殊戰略大會戰。”

  高永中表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下,由於日軍佔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已處在解放區包圍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實際承擔起對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從1945年8月11日到9月2日,收復縣以上城市150座。

  高永中還介紹,在抗戰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人。八路軍傷亡34萬多人,新四軍傷亡8萬多人。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綜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