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探秘30年前南嶽抗戰遺址 國共兩黨攜手抗日譜華章

2015年06月16日 15: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臺灣媒體記者對“南嶽與抗戰”的展覽很感興趣(攝影:鐘寶華)

  台灣網11月12日長沙消息 南嶽衡山,秀冠五嶽。殊不知,在這片鐘靈毓秀之地,有著諸多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聯手抗擊日寇、衛我中華的抗戰史實見證,兩黨共創“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便是其中輝煌一筆。

  12日,在湘聯合採訪的兩岸媒體記者走進南嶽“忠烈祠”、蔣宋南嶽行館——何公館等地,共同探秘一段國共合作的歷史。而這,要從1937年日軍侵華説起。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日本軍隊的進攻下,正面戰場失利,丟失了大片國土。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後,國民黨抗戰中樞移至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則一度內遁南嶽。便有了蔣介石8次登上南嶽,5次入住南嶽1號樓——何公館,並於1938年至1941年間,在此主持召開四次高級軍事會議,研討抗日戰略和江南戰場。

  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召開,蔣介石親自主持,中共方面派出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出席。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蔣介石確定接受中共中央建議,兩黨共同創辦“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並籌建南嶽“忠烈祠”安葬抗日陣亡將士。

  南嶽“忠烈祠”位於衡山香爐峰下,是當時國民政府在大陸所建的唯一一處紀念抗戰烈士的大型陵園,也是國內最大的抗戰烈士紀念陵園。陵園1938年籌建,1940年動工,1943年告竣,倣南京中山陵形式依山建造,佔地180余畝。中軸線上依次為牌坊、七七紀念碑、紀念堂、安亭戰役紀念亭、亭堂、主體建築為倣木結構。祠宇四週建有13座烈士墓、塔。

  海峽兩岸媒體記者來到這裡時正值中午,此時並沒有什麼遊客,“忠烈祠”在松柏掩映下更顯幽靜肅穆。

探秘30年前南嶽抗戰遺址 國共兩黨攜手抗日譜華章

  圖:五顆“炮彈”直指藍天造型的“七七”紀念碑(攝影:鐘寶華)

  邁入正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顆“炮彈”直指藍天造型的“七七”紀念碑,“彈體”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象徵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堅決抗戰到底。穿過陳列有“南嶽與抗戰”圖文史料的紀念堂,大理石鑲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映入記者眼簾,講解員介紹,兩側的276級臺階代表安葬在這裡的2760位犧牲的抗戰將士。拾級而上,便可見主體建築上蔣中正手書的“忠烈祠”三個鎏金大字。

探秘30年前南嶽抗戰遺址 國共兩黨攜手抗日譜華章

  圖:兩岸媒體參觀南嶽忠烈祠(攝影:鐘寶華)

探秘30年前南嶽抗戰遺址 國共兩黨攜手抗日譜華章

  圖:大理石鑲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攝影:鐘寶華)

  講解員對記者説,近年來常有臺灣地區遊客或團體到“忠烈祠”參訪拜謁,看到這一由國民黨建成的抗戰烈士陵園得到大陸政府的很好保護,大家都很驚訝,而其實這裡在1996年就已被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探秘30年前南嶽抗戰遺址 國共兩黨攜手抗日譜華章

  圖:南嶽忠烈祠在1996年被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攝影:鐘寶華)

  走出“忠烈祠”,記者一行來到1號樓,也就是國民政府時期湖南省主席何鍵所建的何公館。據介紹,1930年至1944年間,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曾5次居住於此。現在,這裡已建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南嶽軍事會議”展覽廳,供遊客參觀遊覽,感悟歷史。

  進入公館一層,便可見當年的南嶽軍事會議室,不變的陳列仿佛將人帶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兩黨高級將領在這裡共同研究抗戰方略,進行作戰部署。

  登上公館二層,“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展覽呈現在眼前,件件珍貴史料讓記者了解到,繼1924年5月兩黨合作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後,1939年2月“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的建立,是雙方在軍事培訓方面的又一次聯手。

探秘30年前南嶽抗戰遺址 國共兩黨攜手抗日譜華章

  圖: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展覽,揭開塵封歷史(攝影:鐘寶華)

  “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的創辦,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産黨“持久戰”、“遊擊戰”的思想對正面戰場影響的産物。全面抗戰爆發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國民黨正面戰場節節失利,而八路軍、新四軍卻能深入敵後,開展廣泛的遊擊戰爭,狠狠打擊敵人。這使當時的國民黨當局看到了遊擊戰爭的重要戰略地位。於是在主持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時,蔣介石就提出了“遊擊戰重於正規戰”的方針,並接受共産黨的建議,決定創辦“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以培訓遊擊戰骨幹、開闢敵後戰場,“積小勝為大勝,以時間換空間”。

  展出的文字資料和圖片真實記載了在中華民族抗戰生死關頭,共産黨與國民黨重新合作,創辦“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共同培育抗日骨幹的史實。據史料介紹,1938年10月至1940年7月,國共兩黨在這裡合作舉辦了三期遊擊幹部訓練班,周恩來、葉劍英親自帶中共學員前來宣傳共産黨的抗日方針與策略,白崇禧、湯恩伯等國民黨中高級將領在此系統學習了遊擊戰略戰術。可以説,當時的南嶽,既是國民黨軍政要員的活動中心,也是國共兩黨攜手抗日的陣地。

  正如“南嶽遊擊幹部培訓班” 展覽前言中所闡示:這不止是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歷史的再現,更可為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實現“一國兩制”的構想,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共同振興中華,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歷史經驗。(鐘寶華)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