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鄧小平南方談話  >   正文

改革:我們要搞快一點--紀念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二十週年

2014年08月11日 14:44:0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三

  改革必須凝聚全社會共識。

  在當前的改革階段,如果沒有凝聚全社會共識,得不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援,改革必然是碎片化的。這種改革無法也不可能殺出一條“血路”。因此,改革需要人民群眾的進一步參與,只有人民的支援才是改革的最堅實基礎。解放戰爭時期,是600萬群眾的“小推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推出了一個新中國;今天,我們搞改革,也依然需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需要他們成為改革的參與者、支援者和主體。

  胡錦濤總書記在建黨90週年重要講話時表示,我們要堅持不懈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對於改革來説,時機非常重要。改革的促成需要社會具有相應的需求,需要社會各種有機力量的協調配合,需要改革者的決策智慧與推動魄力,需要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當這些條件逐漸形成的時候,改革的時機就逐步成熟。主動的改革需要主動的時機,被動的改革需要被動的時機,但不管主動還是被動,都需要有人來抓住這一時機。時機抓住了,改革才能迎難而上,衝破阻撓,時機抓不住,困難日積月累,等到必須再次改革的時候,國家將為遲到的改革付出比之前大得多的成本。

  時機是什麼?20年前,小平同志通過南巡,抓住了當時改革的時機,破解了是回歸計劃經濟還是堅定走向市場經濟的疑問,使中國確定了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今天我們紀念小平南巡,不是要再次討論該搞計劃經濟還是該搞市場經濟,而是在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下討論如何從根本上完成市場化改革的基本任務。可以説,這不是“認識論”問題,而是“實踐論”問題,是利益糾葛的問題。只要我們把握時機,大膽依靠人民,就能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闖出科學發展的新天地。

  四

  改革確實面臨很多關口,以及諸多困難。但我們沒有必要悲觀,更沒有必要後退,而應當以昂揚的鬥志,依靠科學的決策,人民的參與,抓住當前深化改革的良好機遇,實現新突破。須知,紀念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目的不是在於重溫南巡的形式,而是把小平同志一手開創的改革事業繼續下去,完成小平同志為中華民族勾畫的宏偉藍圖。

  在前不久閉幕的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上,省委書記汪洋表示,30年前搞改革,主要是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現在搞改革則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約。如何打破?對此我們應有一個理性的認知,需要面對現今改革是包含既得利益者在內的改革,不可能把既得利益者撇在一邊單幹。這是不現實的。搞改革,既需要理想,也需要務實。在已經基本擺脫意識形態束縛的情形下,打破既有利益格局,關鍵是要找到阻力最小的改革方式,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實行理性改革。

  當下的中國是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國,是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的中國,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繼續又好又快發展、轉型升級的中國,是改革者依然在發揮相當作用的中國,比起20年前,當前中國改革的內外環境要好得多,意識形態的阻力要小得多。這就意味著深化改革具備了許多較為成熟的條件。但是,改革既需頂層設計,亦需地方改革的不斷試驗。沒有地方改革的不斷試驗,改革就沒有可以摸的“石頭”,更難以談什麼“過河”了。然而地方推動改革,就必須建立起鼓勵改革者出現的幹部選拔機制。只有讓善於改革的人上,讓不善於改革的人下,各地才能形成主動改革的競爭性氛圍。倘若改革者命運多舛,改革就必然缺乏動力。

  讓改革與改革相競爭,改革才能擠出空間,越走越寬闊。

  回望1992年,小平同志曾經在深圳語重心長留下一句囑託:“你們要搞快一點!”這句話實質上就是要求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能夠加快改革步伐,為改革開放事業不斷作出新的貢獻。因此,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的重要發表地,我們紀念南方談話20週年的最好方式就是率先凝聚改革共識,推動改革,深化改革,率先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陷阱,率先轉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目標,率先建成幸福廣東和高水準小康社會,依靠這一系列“率先”率先完成小平同志的殷殷囑託。

  我們要搞快一點!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南方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