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是我們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的成功召開,除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的歷史貢獻外,作為“少壯派”的陳雲和鄧小平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共同參與八大文件起草和領導、組織各項籌備工作,為大會成功召開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重要保障
1955年3月,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宣佈1956年下半年召開八大的決定。4月,鄧小平將八大政治報告、修改黨章和修改黨章報告起草委員會名單報送毛澤東。5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政治報告起草委員會有劉少奇、陳雲、鄧小平等7人;修改黨章及修改黨章報告起草委員會有鄧小平等9人。兩個起草委員會鄧小平及胡喬木同時參加。
作為八大政治報告起草委員會成員,陳雲除參加一般審議和指導外,還受毛澤東之托,就報告中“社會主義建設”部分進行了具體指導和修改。其間,他突出了發展生産力,把經濟建設作為重心,強調注意防止和反對經濟建設中的冒進等內容。精心修改後,陳雲于9月5日致信毛澤東:“有幾個地方與定一喬木商量後改了一下。‘商業’一節還有一些修改。”
與具體指導和修改政治報告密切相關的是,陳雲協助周恩來領導了《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以及《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的起草工作。從8月3日至16日,他與周恩來先後主持召開9次會議,適當調整了“二五”計劃建議第三方案部分指標,先後形成《“二五”計劃的建議(第二次草稿)》《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報告(第一次草稿)》和《“二五”計劃建議(修改稿)》即第三稿。可見,八大主要文件中凝結著陳雲的心血和智慧。
在8月22日黨的七屆七中全會上,鄧小平在就八大6個文件有關問題作説明時,也強調八大議題和安排發言應該突出討論國家經濟建設這個主題:“像工業方面,除了一些比較帶系統性的發言外,還要組織那麼二十幾篇稿子,這樣才表現出會議是在討論建設這個重點,只那麼兩三個人發言,談搞計劃,搞建設,大會裏面的空氣不多,那也不好。”
對此,毛澤東深表贊同:“小平同志説得對,這一次重點是建設。報告裏面有這麼幾個大題目,都可以講。但是重點是兩個,一個是社會主義改造,一個是經濟建設,這兩個重點中主要的還是在建設,這個報告的主要部分,3萬字中有三分之一是講建設。”
很顯然,陳雲和鄧小平強調八大突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符合當時毛澤東等人的思路。他們強調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是由七大以來11年的形勢發展決定的。其中,前4年的疾風暴雨革命戰爭以後建立了新中國;此後7年,進行並完成了民主改革、抗美援朝、恢複國民經濟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等極為繁重、巨大的工作。這為召開八大作了充分的政治和組織準備。
鄧小平主持起草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重點是闡述執政黨的建設和民主集中制,目的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對自己將要在八大上作的《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鄧小平在緊張的籌備工作中抽出時間也進行了數次重要修改。從內容上看,初稿中的序言部分增加了七大以來在黨中央和毛澤東領導下所取得的“一個接連一個的光輝的勝利”,“無可爭辯地證明了”黨的七大以來的政治、組織路線和黨中央領導的正確性。改動內容最多的是第一部分關於修改黨章所根據的條件。在此,報告從黨組織狀況分析入手,闡明瞭我們黨處於執政以後所“面臨著新的考驗”,指明瞭經受這種考驗所應當採取的辦法。正是根據這些新的情況和新的要求,八大才對原有黨章作適當修改,“其中包括一些帶有重要原則性質的修改”。此外,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實行民主集中制等部分,鄧小平都作了不少的修改。對於報告字句,他也再三斟酌,力求使報告內容簡明、文字順暢。對於一些不夠明確的語句,他或是添加文字、畫龍點睛,或是乾脆刪去某一段落。所以,修改黨章報告雖然文字較長,但字句簡潔,生動有力,體現了鄧小平一貫的工作特點。毛澤東對修改黨章報告很重視,對報告初稿連夜審改完。
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財委主任的陳雲和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為大會的成功舉行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籌備工作。從確定八大報告起草人員到排列大會議程,從安排大會發言到逐篇審閱發言稿,從討論八大代表選舉問題到代擬大會通知等關於八大的大事小事,他們幾乎都參與了。
從1955年5月修改黨章和修改黨章報告起草委員會成立之日起,鄧小平就以很大的精力主持黨章的修改工作。這項工作,主要集中在1956年的4月、5月。他在這兩個月中僅主持起草委員會討論黨章修改意見的會議就達11次,還不包括毛澤東、劉少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討論黨章的2次會議和毛澤東、鄧小平向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介紹黨章修改情況的2次會議。鄧小平認為:先提大勢,先提方針性的意見。但有些文件,像黨章,就不那麼好只提大勢了,必須是哪一個字要改,就改哪一個,凡有意見的都在這個本子上批。毛澤東補充道:不僅是大勢,也包括細節、文字。
對修改黨章工作,鄧小平確實連細節都注意到了。他受中央委託起草《關於討論黨章修改稿的通知》,下發給各省、市、自治區負責同志進行討論時強調:“在黨章修改稿中,請你們特別注意:(一)草稿中規定全國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代表大會採用常任制度,並且規定各級代表大會每年開會一次,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請你們考慮這種制度是否妥當。(二)第三章第九條中關於中央機構問題,曾考慮到兩種形式。一種是保持原來性質的書記處,設一個副主席;一種是不設原來的書記處,增設幾個副主席,並且設立另外性質的書記處或者其他名義的組織,請你們考慮哪一種形式較好。以上兩點,也請你們將討論意見報告中央。”很快,各地的建議就反饋回來了。
1956年3月,鄧小平主持中央秘書長會議,討論八大代表選舉等問題。後又主持召開中央秘書長會議,具體討論出席八大代表名單。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由陳雲、鄧小平等20人組成負責選舉的工作委員會,負責研究八大選舉問題和中央機構的組織形式問題並提交報告,他們圓滿地履行了職責。9月上旬,陳雲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各代表團提出的八屆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主持第七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各代表團正、副團長聯繫會議,討論八屆中央委員候選人,提出170人的名單;在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報告,代表中央説明八屆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和這個名單的提出經過。結果,名單受到各代表團的一致好評。薄一波稱讚“這個名單是一個團結的名單,是一個比較完全的、包括各個方面的名單”。李先念認為“這個名單的提出證明我們的黨是成熟的”。毛澤東也非常滿意,他在《關於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問題》的講話中3次提到陳雲,肯定他在報告提出的觀點。會議表示同意陳雲報告,通過了八屆中央委員會候選人名單。
對於中央領導機構的組織形式問題,陳雲和鄧小平領導專門委員會進行認真討論、研究。根據毛澤東關於設一個副主席還是設幾個副主席的建議和中央《關於討論黨章修改稿的通知》中提出的討論書記處性質問題的要求,陳雲和鄧小平主持專門委員會于8月初提出:一是將七大黨章中關於選舉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一人”改為“副主席若干人”;二是增設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三是把中央書記處置於“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領導之下,處理中央日常工作”。這項工作,不僅對成功召開八大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對以後幾十年黨的建設都産生了深遠影響。
陳雲和鄧小平等協助毛澤東主持八大籌備工作,既緊張繁忙又井井有條,既發揚民主又堅持集中。據李雪峰回憶:當時中央很注意發揚民主,堅持集體領導,走群眾路線。籌備工作最早提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由陳和鄧等和一些老同志負責,先從6個大區和軍隊的領導同志中選,大家可以隨便提,提了約400人,比較全面。9月15日,大會選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等13人為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作為常務委員,陳雲和鄧小平擔負著大量大會日常領導組織工作。9月,陳雲3次主持大會主席團常委和各代表團團長會議,討論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主持大會主席團會議,討論政治報告決議修正草案和政治局委員、常委以及書記處人選;代表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宣佈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的選舉結果,代表大會主席團宣佈大會閉幕。他説:“我們的大會已經勝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我們全黨今後的任務,就是為具體地執行大會的各項決議而努力工作。”他還代表大會主席團對向大會表示祝賀的國外兄弟黨代表團和國內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表示感謝。
中共八大邀請了50多個國家的共産黨、工人黨、勞動黨代表團出席。毛澤東在開幕詞中指出:他們以崇高的友誼參加我們黨的這次代表大會,這對於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和支援。根據中央主要領導人之間的分工,會議期間,陳雲5次會見外國黨代表團,分別同他們進行談話,就蘇共二十大和史達林問題、中國革命歷史經驗、公私合營、臺灣問題和西藏問題等一系列內政外交問題,闡述了中共的方針政策。這些會見和談話,為增加兄弟黨對中國的了解,加深中共同兄弟黨的友誼,也為大會的成功召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