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最新報道  >   正文

新疆江蘇上海三地聯手找到蘇州外公

2015年01月13日 14:21:00 來源:蘇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天(1月12日),在蘇州日報的幫助下,新疆的迪力夏提一家終於聯繫上了十幾年前在蘇州生活時,與他們親如一家的蘇州房東,並通過電話喊了一聲——“蘇州外公,終於找到您了”

新疆江蘇上海三地聯手找到蘇州外公

   昨天(1月12日),在記者的幫助下,王金大老人與遠在新疆的迪力夏提通了電話。 □記者 徐志強 攝

新疆江蘇上海三地聯手找到蘇州外公

   昨天,在記者的幫助下,王金大老人與遠在新疆的迪力夏提通了電話。 □記者 徐志強 攝

   天山網訊 每次看到與新疆有關的人和物,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們一家人。

   那些年,多虧了你們的幫助。我們一定會回來看你們的!

   昨天,一則《新疆父子尋找滬蘇“好心房東”》的新聞在網上被大量轉載。十幾年前,來自新疆的圖爾貢江輾轉上海、蘇州謀生,其間結婚、生子,兩地好心的房東都曾熱心地幫助過他。回到烏魯木齊後,圖爾貢江就和他們失去了聯繫,如今年歲大了,想在有生之年再見他們一面。

   為了圓父親的心願,兒子迪力夏提想通過媒體尋找當年給予爸爸幫助的好人,尋找自己小時候一直稱呼的“外公”。在本報和新疆都市報、東方早報的共同幫助下,昨天下午,圖爾貢江和兒子迪力夏提終於與蘇州房東王金大一家通上了電話。

   王家小屋成了臨時的家

   “圖爾貢江來找我們了?這是真的嗎?真是想不到啊!你看,哪有這麼巧的事情,我和老伴前不久還在牽記他們一家人呢!”昨天,當記者走進婁門街道旺家墩51號王金大的家,説明來意後,70歲的他顯得有些興奮,像孩子般開心的笑容立刻在臉上漾開。“當時他們就租住在這裡啊,我們兩家人就像親戚一樣!我還記得他的妻子叫帕提古麗。”老人説。

   聊起圖爾貢江一家當年在蘇州的生活,70歲的王金大打開了話匣子。老人回憶,圖爾貢江最早一個人在蘇州火車站附近以賣馕為生。為了出入方便,他就在附近的官瀆村找房子住。當時,王家的房子都是平房,門前還有一個大院子。

   “可能是他給人的印象很和善,我們就答應租給他一間房。”想著年輕的圖爾貢江獨身在外打拼,日曬雨淋,挺不容易的。王金大一家還特意為他搭了一間六七平方米的小屋,讓他專門放爐子烤馕。

   在王家租住下後,圖爾貢江和王家人及附近的居民相處得很融洽,對每個人都很友善、客氣。“圖爾貢江做的馕那個香啊,每次只要馕一齣爐,香味總能飄到全村。只要有村民經過,他就會拿幾個給大家嘗嘗。他做的拉麵也很好吃,都不用加味精的。”王金大説著,深深地吸了口氣,那神情仿佛又嗅到了空氣中那股馕香。

   在蘇州辛苦打拼了幾年後,圖爾貢江返回新疆結婚。婚後,他帶著妻子又回到蘇州,還是租住在王金大家。王金大説,帕提古麗是個性格開朗的女子,常常一個人在房間裏跟著音樂跳舞唱歌,不過她也有靜得下心的時候,也會捧著書看上半天。只是,在蘇州住了沒多久,

   他們就到上海去了。

   王金大多了兩個“新疆外孫”

   再次回到蘇州,已是幾年之後。這一次,圖爾貢江一家的出現,讓王金大一家很是驚喜,因為回來的不僅是夫妻倆,還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王金大記得,一進門,帕提古麗就讓兩個孩子衝著他甜甜地叫了聲“外公”,那一瞬間,親情就一下子在屋子裏彌散開來。“幾年來的感情積累,大家都已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帕提就像是我的女兒啊。看到他們一家回來了,我們那個高興勁啊,就別提了”,王金大説。

   為了讓圖爾貢江一家四口住得舒暢一些,王金大這一次沒有留圖爾貢江住在自己家裏,而是幫他們在自己的妹妹家裏安排了房間住下來。得知圖爾貢江的大兒子迪力夏提在上海已經讀小學三年級了,王金大一家人又開始為孩子的讀書問題操起了心。在王金大連襟顧文龍的幫助下,很快,迪力夏提不僅順利進入了齊門小學就讀,學校還為他免去了2000元相關費用。

   有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兩家人的交流就更加頻繁、緊密了。王金大的妹妹家住在官瀆村西板橋,與王金大家隔著一條鐵道線。放學後,迪力夏提和弟弟經常會穿過鐵路涵洞來看“外公”。“外公”在種地時,小傢夥們就圍著他,在田埂邊快樂地奔跑嬉鬧;“外公”回家了,兩個小傢夥就乖乖地跟在他身後,因為他們知道“外公”準會帶著他們去買甜甜的巧克力吃。

   王金大是個種菜高手,他經常拿些自家種的蔬菜給圖爾貢江。而圖爾貢江也時不時會去王家坐坐,請他們去嘗嘗自己做的拉麵。有一次,在閒聊中,圖爾貢江得知王金大因資金週轉困難,致使家裏養的300多只雞快要“斷糧”時,立刻主動拿出2000元塞在王金大手中,幫他一解燃眉之急。“當時,2000元不是個小數目,我真的挺感動的”,説起這些往事,王金大臉上寫滿了對親人的思念。

   尋親十多年終於找到“家”

   “自從他們一家搬走之後,我們一直牽掛著他們。每次看到與新疆有關的人和物,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們一家人”,王金大的話語中充滿著對遠方親人的濃濃思念之情。當得知記者已經通過媒體同行拿到了“大外孫”迪力夏提的手機號碼並準備撥打時,老人的臉上再次寫滿了驚喜,“真的嗎?可以嗎?”老人連連問著。

   十多年未見的爺孫倆,剛通上電話還有些拘謹,又帶著幾分不確定。時隔多年,王金大已經記不清迪力夏提的名字,但卻記得他弟弟的名字。“我記得你弟弟叫穆拉提。”“是的是的,他現在在鐵路局上班呢!”電話那頭,迪力夏提激動起來,聲音提高了不少。而電話這邊,王金大的聲音已經有些發顫,眼中也泛起了淚光。

   感情熱了,爺孫倆很快就聊開了。隔著電話,迪力夏提向“外公”

   訴説起這些年的尋親之路。1999年,迪力夏提一家回到烏魯木齊,由於其間搬了幾次家,將當時記錄“外公”所有資訊的筆電丟失了,從此斷了聯繫。“前幾年爸爸還特意去蘇州找過你呢,”迪力夏提告訴王金大,2010年,在無錫讀大三的他也曾特意來到蘇州尋找他。只可惜,十幾年前的郊野鄉村早已翻天覆地,只找到了曾就讀的小學,哪還能找到回“家”的路,最終只能帶著遺憾離去。

   很快,手機裏又傳來了一個女聲,“這是帕提!她的聲音一點都沒變!”王金大一下就聽了出來。“帕提,你好嗎?”“好,好,我們都好,您好嗎?阿姨好嗎?十多年沒見了,我們太想你們了。今天找到您,真是太高興了!那些年,多虧了你們的幫助。我們一定會回來看你們的!”手機那頭傳來的興奮之情,瞬間感染了王金大屋子裏的每一個人。這熟悉的聲音,更讓王金大激動,他的眼眶裏,點點晶瑩已在閃動。(胡毓菁 顧志敏)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蘇州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