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失信案例  >   正文

借鑒“失信黑名單” 減少遊客“不文明”

2014年12月17日 16:28: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4名中國遊客在亞洲航空曼谷飛往南京的航班上出現了“打空姐”等不文明行為,涉事遊客已受到罰款及支付賠償的處罰。(12月14日《京華時報》)

  先撇開事由爭論起因不議,像這種在涉及公共安全的場所,遊客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罔顧其他遊客安全讓全航班旅客擔驚受怕而“恣意妄為”,這種行為應該嚴令禁止。這 4名中國遊客的行為顯然已危及社會公共安全了,對這種危害公共安全行為絕不能姑息。

  當中國正在努力構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之時,卻有個別遊客踏出國門時只帶自己的陋習,而丟掉了“文明”,素質之低讓行人“大跌眼鏡”,讓其他遊客嗤之以鼻。近年來“中國遊客”都快變成負面新聞代名詞了,在新聞上經常可以看到個別中國遊客在國內外景點扎堆大聲喧鬧、胡亂丟棄垃圾、隨地小便甚至大鬧機場事件屢見諸報端。

  究其原因,有些人從小缺乏規則意識,習慣我行我素,個人行為舉止不遵守公共準則,認為平時只要不違法就可以恣意妄為;殊不知,個人行為一旦影響他人、危及公共安全就可能産生嚴重後果。另外,這也是缺乏公民責任意識的體現,這種行為以自我為中心,而不考慮公共影響。如何才能讓遊客的素質與大國形象相匹配呢?這恐怕任重道遠,除了加強文明教育,提高素質水準外;還可對這些不文明行為引入“懲戒性制度”,將不文明行為列入黑名單,對這些影響公共安全的不文明行為進行適當懲戒性教育,而不是只停留在以往簡單的口頭教育。

  其實,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建立的失信人黑名單制度可以借鑒,將這些不文明行為納入“失信人黑名單”當中。比如自失信人黑名單庫建立以來,進入黑名單的“老賴”已有70多萬人,之後列入失信黑名單的人主動還款的達五分之一。此舉説明將個人信用與其生存空間掛鉤的“失信人黑名單”制度起到了效果。其實,此舉同樣適用於這些遊客不文明行為,將不文明行為納入黑名單中,讓他們的不文明行為記錄在案,進而跟他們的工作生活直接聯繫,這樣的話不文明行為才有可能越來越少。 (陳維澈)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俊偉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俊偉

原稿件來源:廣州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