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6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   大圖  >   正文

“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2016年04月26日 15:39: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企業層面:深耕細作,提升品質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工匠精神’很觸動我,這實際是在為中國企業指明方向,引領企業重視品質、打造品牌。”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委員説,國際上一些“百年老店”都非常注重品牌建設,而品牌建設的支撐是品質。雖然中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創新和提升品質,但和國外相比還是有差距。

  他舉例説,伊利十多年前開始收集中國母乳數據樣本,通過建立母乳數據庫來研究奶粉的配方。“去年我們和美國一家大學合作,才發現他們對母乳的研究比我們更細、更精、更全面,這就是差距。‘工匠精神’提醒我們企業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哪個行業熱就到哪個行業,一定要堅持專注。”

  南存輝表示,“工匠精神”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付諸於行動。企業家應該在制度上做好設計,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等手段,培養一批專業、專心、專注的專家和技術工人,紮根基層,紮根專業領域,深耕細作,精益求精。

  來自重慶力帆集團的鄒先榮委員説,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産每一個環節,就能製造出品質一流的産品。“工匠精神”將帶動中國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企業應在産品製造、形象設計、行銷手段等方面狠下功夫。

  人的層面:認真敬業,一絲不茍

  “‘工匠精神’對人的素質提出高要求,專注、執著、堅守、耐心、淡然、精細等品質,正是東方色彩的‘工匠精神’。”馮東明委員説。

  “‘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就是認真、敬業的精神。”吳元全代表以他所在的玉雕行業舉例説,匠人們的作品都是手工製作,每一件産品打造前都需要花費極大的心思和精力去設計,打造過程中講求一絲不茍、精雕細琢,對藝術抱有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理念,將每一件産品當成藝術精品一樣去對待。

  代表委員們指出,倡導“工匠精神”,體現了一種價值觀,可以推動改觀一些人身上存在的“差不多精神”,呼喚他們不只是把工作當作養家糊口的手段,而是樹立起對職業的敬畏、對工作的執著、對産品的負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新華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