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4國慶專題  >   溫馨貼士  >   正文

十一來臨 專家提醒吃喝玩樂要悠著點

2014年09月26日 15:0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一”黃金周即將來到,外出遊玩和參加應酬的人特別多。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多位專家提醒市民,“十一”長假吃喝玩樂也要勞逸結合,特別要注意預防急性心臟病、急性眼病、胃腸道疾病等多種疾病纏身,千萬不要在輕鬆的假日裏讓疾病傷著你的身體健康,該節制的時候還是多加節制。

  冷暖不定小心胃腸道病

  最近南京的氣溫冷暖不定,急劇的天氣變化使得胃腸道疾病多發。該院消化科陳洪主任醫師表示,黃金週期間仍是天氣冷暖變化的時候,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飲食方面多注意。

  陳洪説:“有肝膽系統疾病的患者要忌酒,否則很有可能誘發急性膽囊炎或胰腺炎;有肝病史的要控制攝取高蛋白的食物,如魚、蝦等,否則有可能發生“肝昏迷”;在節日期間想要出去旅遊的市民,要隨身帶些常規藥,預防胃腸道疾病。在節日期間要少飲酒,飲酒過多容易引發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甚至會導致重症胰腺炎或者醉酒死亡,一旦出現不適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情緒太激動 小心心臟

  對於有高血壓史的患者來説,情緒的控制很重要,否則“大喜大悲”的情況下,心臟很容易出現問題。該院心血管內科童嘉毅副主任醫師説,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最好不要出遠門,因為長途旅行易疲勞,加上環境嘈雜擁擠,易引起突發性心臟病、腦出血甚至猝死。

  節日期間對於心臟病、高血壓患者,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切忌因為興奮貪吃油膩食物或暴飲暴食。一定要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並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體力,不要到擁擠的區域,並備上藥品以防不時之需。節日期間親朋好友相聚時,高血壓或冠心病患者要避免過於激動,因為激動後容易血壓升高,嚴重時會誘發腦溢血。

  出外遊玩防紅眼病傳染

  當前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的高發季節,國慶長假期間,大型活動比較多,人員流動量增加,市民要注意預防紅眼病。

  該院眼科主任欒潔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十一”長假外出遊玩和走訪親戚的人比較多,如果家中一人不慎患紅眼病,要馬上隔離,以免傳染更多的人。

  另外,專家提醒,愛美的女性,要防止因不慎使用劣質化粧品而感染上慢性結膜炎和瞼緣炎。對於市民來説,最簡單的預防方法就是手別摸眼睛,如果眼睛癢、實在想揉,可以用自己的手腕、胳膊等處輕輕地揉搓。接觸到紅眼病患者後,可以用消毒液對雙手進行消毒。

  同時,專家指出,得了紅眼病或有徵兆的市民儘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避免感染他人。有外出計劃的市民也可以適當調整路線,應儘量少去或減少外出人多的地方,在公共場所也需減少接觸。

  出遊別忘帶必備藥兒童避免交叉感染

  該院藥劑科陳國明副主任藥師提醒市民,十一齣遊一定別忘了帶必備藥,比如暈車藥、感冒藥、抗腸道感染藥等。大部分暈車藥都能維持較長時間,過量服藥會增加不良反應的機會,如眩暈停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頭昏、頭痛、心悸、口乾、胃腸道不適等,因此,過量吃暈車藥不但不能“治暈”,倒可能“致暈”。

  對於一些長途旅行的人來説,可能會對異地氣候不適應,很容易患感冒。專家建議,大家出行前一定要備好感冒藥,中成藥、消炎藥以及西藥都要帶上。在感冒初期可以服用一些感冒沖劑,若到感冒中後期,建議用上卡抗生素類,如果情況還是加重,感冒並伴有高燒,建議立即去當地大醫院就診,不可久拖,避免出現感冒引發急性心肌炎。

  旅遊在外,如果吃東西不注意或是不適應當地飲食習慣,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或腹瀉。最常見的就是因在外地吃東西不潔,導致腹瀉或是急性腸胃炎,所以隨身備上抗腸道感染的藥物是必要的。普通的腹瀉可以吃黃連素、氟哌酸等。如果是腸道菌群失調的話,建議服用培菲康。

  節日期間,如果家長帶著孩子出遊,要防止旅途過長,身邊還應準備一些退燒、拉肚子等的常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儘量不要讓生病的孩子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以避免交叉感染。不宜讓孩子外出和劇烈運動,要注意休息。在飲食上不能因為節日而帶著孩子大肆吃喝,而要有所節制,尤其是一些飲料,儘量少喝。除外,要注意兒童的安全,防止可能發生擦傷、跌倒、扭傷甚至骨折等危險。

  老人體檢合格再出遊

  老年人旅遊前宜做一次全面體檢,體檢合格才能出門旅遊。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出門要備好應急藥物,不可中斷原有疾病的治療。除攜帶平時服用的藥物如降壓藥外,還應備有感冒、腹瀉、止痛之類的藥物。急救藥隨身帶,以應急需。老年科鄒繼紅主任醫師指出,老年人在節日期間要注意不可以過度勞累,不可到處奔走。尤其是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要按時吃藥,控制好基礎指標,隨身攜帶一些藥物,不可過於勞累,身體不適,要及時與相關醫療點聯繫,進行救護。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