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4國慶專題  >   溫馨貼士  >   正文

十一黃金周,別玩丟了健康

2014年09月26日 15:34:00 來源:[黃岡新聞網—《鄂東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記者王慧

  十一國慶黃金周,七天長假隨意樂。國慶長假期間,很多人會選擇外出旅遊,也有人會和親朋好友小聚,而對於平時工作忙碌的上班族來説,“睡到自然醒”恐怕是假期最重要的事情……但不管作何種選擇和安排,都要記得,千萬別在長假中玩丟了健康。

  A、外出旅遊要提防病從口入

  現在正是秋季,氣候涼爽舒適,特別適宜外出旅遊。但是這個季節早晚溫差大,市民外出旅遊要關注當地的天氣情況,根據天氣及時加減衣服,以免受涼,市健康教育所所長曾正斌説。

  “這是最基本的一點,大部分市民都能做到。最需要注意,而又最容易被忽視的是防範病從口入。”曾正斌説。

  有些人一到外地旅遊,由於感覺很新鮮,常常經受不住特色美食的誘惑,放開肚皮毫無節制地享受當地的特色菜、名小吃,往往晚上一回到賓館就感覺頭昏無力、腸胃翻滾。其中原因或是水土不服,或是食物中毒,重者還要送醫院急救。

  對此,曾正斌提醒,在旅途中面對美食,特別是不知名的蔬果,要注意淺嘗輒止,食用瓜果一定要洗凈或去皮。不論在哪個城市,旅遊景區飲食衛生都存在風險,因為景區食品來源複雜,尤其是各種無證小攤小販,衛生知識貧乏,衛生意識差,即使出了問題也很難追究責任。因此,出門旅遊一定要學會鑒別飲食店衛生是否合格,要選擇有衛生部門監督的正規飲食餐點就餐,儘量避免那種推小車的流動小攤販。最好是能自備碗筷和水壺等食具,同時不要暴飲暴食,以免引發急性胃腸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食物中毒等消化系統疾病。

  專家教你外出旅遊怎麼吃

  出門旅行必定帶來疲憊和緊張,營養素消耗量較平日增加,旅途中如何既能防範病從口入,又能吃得健康?

  對此,健康專家范志紅的答案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措施是喝牛奶。牛奶中富含蛋白質、鈣、維生素A和維生素B族,它既解餓,又解渴,是老少皆宜的好食品。旅遊時帶幾盒紙盒包裝的純牛奶,這樣對補充營養很有益處。如果不愛喝牛奶,帶點酸奶也很好。

  另一個有益的措施是吃水果,水果對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有所助益。營養價值較高的水果有獼猴桃、草莓、山楂、大棗、柑橘、芒果、西瓜等。純果汁便於攜帶,路上喝一小盒也是有益無害的。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恰當地吃些零食。如瓜子、開心果、松子、杏仁、葡萄幹、無花果乾等堅果和乾果類零食可以補充正餐不足的營養素。如果有咳嗽、咽炎等情況,就不要吃炒幹的鹹味堅果。

  不過,像薯片、鍋巴、酥脆餅乾之類屬於不健康食物,旅途中要儘量少吃。如有可能,最好在旅行前攜帶複合營養素,以便在飲食不夠週全的時候隨時補充。螺旋藻片、果蔬片等産品可以部分彌補蔬菜不足的問題,也不妨每餐吃上十幾片。乳酸菌製劑有助於消化,還能幫助預防路上發生腸道感染。

  喝酸奶吃水果怕涼的人,可以衝雜糧糊、芝麻糊、燕麥片、奶粉,喝熱乎乎的東西比較舒服,也可以用熱水把八寶粥罐頭燙熱,不必總吃速食麵。如果胃裏容易反酸,可以帶點榨菜,帶點生花生或炒黃豆,少量嚼一嚼。

  此外,旅遊中還要注意多喝水,以排泄體內廢物,彌補出汗的損失。

  出門前記得帶上常用藥品

  金牌導遊葉小姐建議,外出旅行最好帶上常用藥品。俗話説,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在旅途中出現感冒、腸胃疾病、水土不服、被昆蟲咬傷等情況,再去藥店買藥會很麻煩。如果旅行包裏能備下一些常用藥品,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市民在出行前應先準備好相關的藥品。當然,也應根據個人情況準備些常用藥,譬如有心臟病、哮喘病史的人一定要帶上對症的藥。市民應根據自己所去的旅遊地點和自己身體的特殊狀況來準備藥品,攜帶藥品應少而精,儘量不要攜帶水劑藥品。

  此外,市民旅遊還應該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體力選擇合適的旅遊地點和項目,量力而行。比如重症感冒、呼吸道感染、發熱的老年人不適宜進入高原地區旅遊。如果帶孩子出遊,家長要注意挑選適合孩子出遊的地點,不僅要充分保證孩子的休息,讓孩子儘快恢復體力,同時應儘量避免讓孩子攝入容易引起上火或過敏的食物,盡可能為孩子選擇對腸胃刺激小、容易消化的食品。

  B、宅男宅女嚴防用眼過度

  市民賀女士平常一到假期,就習慣在家裏用手機看電影、看新聞,坐著看累了就躺著,平躺累了又側躺著。等看累了移開手機,眼淚不受控制嘩嘩往下流,眼睛視力也隨之下降。

  “平常上班對著電腦感覺還不錯,沒想到週末用一下智慧手機,手機螢幕對眼睛的刺激和傷害有這麼大。”賀女士感慨道。

  40多歲的張先生説,他左眼皮耷拉著抬不起來,想睜都睜不開,眼睛也覺得發脹,點了幾天眼藥水不見效,懷疑自己是不是眼皮下垂。

  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檢查後,説張先生左眼眼壓升高,眼睛發脹是患上青光眼的症狀,然後為其開了降眼壓的藥,並叮囑其要注意休息。

  張先生説,前不久他右臉做了脂肪瘤手術,手術當晚他熬了夜,沒想到第二天便感覺左眼不舒服。對此,醫生解釋説,勞累過度、睡眠不足等原因可引起眼壓的急劇升高,最終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

  大部分市民存在用眼過度

  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説,大部分市民都存在用眼過度現象,這和市民日常過度對著螢幕有關。

  用智慧手機看電影、看新聞、刷微博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大家不知道這種行為對眼睛健康的傷害有多大。如今青光眼這個原本偏愛中老年人的疾病已經開始出現年輕化,幼兒園的小朋友以及小學生近視的越來越多。

  據介紹,每年節後視疲勞患者就會多起來,“以青少年患者居多,都是假期在家玩手機、看電視、看電腦時間太長了引起的。由於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時,眨眼的次數明顯減少,容易引起眼充血、腫脹、幹澀、視力模糊,有的還伴有輕微頭痛。”

  宅在家裏不要讓眼睛太累

  十一七天假,如何保護眼睛不受累?對此,眼科醫生建議,市民如果需要看電影,儘量選擇在影院看或用電視、電腦看,並且和螢幕保持一定距離,減少並避免用手機看電影看新聞的行為。

  同時儘量少熬夜,因為如果晚上用手機看新聞,手機螢幕距離眼睛很近,對眼睛刺激很大,如果再因此而熬夜,那樣不僅會造成血壓升高,眼壓也會升高,眼壓升高就容易患上青光眼。

  除此之外,市民還要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每看螢幕半小時左右,就讓視線離開螢幕幾分鐘。要儘量多和家人朋友一起到戶外走走,多看看綠色樹葉,多往遠處眺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黃岡新聞網—《鄂東晚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